千岭分岗一岭西,一峰骧首万峰低。
仰看木杪楼台小,犹听云端甲马嘶。
暮角回风吹落叶,晓暾笼树转寒霓。
要知血食无穷处,阴壑藏雷水绕溪。
千岭分岗一岭西,一峰骧首万峰低。
仰看木杪楼台小,犹听云端甲马嘶。
暮角回风吹落叶,晓暾笼树转寒霓。
要知血食无穷处,阴壑藏雷水绕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川景象,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之宏大时内心的敬畏与感慨。诗人以精炼的笔触勾勒出铁山祠周遭的地理特征和生动的自然景色。
"千岭分岗一岭西,"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画面,展示了一系列连绵不绝的山脉,其中有一座特别显著的山峰位于西边。这里的"一岭西"可能指的是铁山祠所在的特定地理位置。
接下来的"一峰骧首万峰低。" 强调了这座山峰的独特之处,它比周围所有的山峰都要高耸,显得格外雄伟。这里的"骧首"形容山势之险峻和突兀。
第三句"仰看木杪楼台小"则是从人之微小与自然之宏大的对比中,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在这座高峰下,即便是建筑物也显得渺小不堪。"木杪"一词生动地描绘出树木在山风中的摇曳。
"犹听云端甲马嘶。" 这里的"犹听"表明即使是在远离尘嚣的高处,依然能听到来自天际的马嘶声响,这不仅是对声音传播距离的一种描写,更暗示着一种超越凡俗的神秘感。
"暮角回风吹落叶,晓暾笼树转寒霓。" 这两句诗则是季节和自然景象的细腻刻画。夕阳时分的风吹落了树叶,而清晨的阳光又将树木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寒暖交织的意境。
最后两句"要知血食无穷处,阴壑藏雷水绕溪。" 把诗人的视角引向更为隐秘和深邃的地方,暗示着自然界中有着不为人知的力量和资源。这里的"血食"一词可能象征着生命与生存的本质,而"阴壑藏雷水绕溪"则描绘了一个幽静而又充满能量的山谷景致。
整首诗通过对铁山祠周围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审美取向和内在情感。
筏师别我岁屡改,勇割天亲住南海。
黑风罗刹不得侵,一片袈裟作重铠。
今年瓢钵来叩关,乃知筏也归吴山。
为言海浪大如屋,金毛玉髻何时攀。
却到吴山访耆宿,有茅可诛笋可斸。
巢乌聒聒竞栖檐,猛虎依依来暖足。
以兹卓锡在山腰,忽忆遗民是故交。
一宿人间桑树下,他年候汝虎溪桥。
我听师言深感叹,老我犹歌白石烂。
欲依佛日未离家,空误儒冠难靖乱。
师言此事且勿论,留诗一卷清心魂。
诗心禅骨良有以,得似冰梨沁牙齿。
江南昔有泐季潭,君步前人从此始。
张生静者流,初亦好米汁。
偶然逢嘉宾,浇灌必取湿。
以余淡荡人,开怀忘失得。
敲诗铜钵殷,谈禅箭锋急。
禅颂举斩猫,诗歌追射鸭。
杀活不可拘,俊气固难羃。
近知鲸饮非,久厌鸾刀赤。
箴规同周何,唱和谢元白。
愿令禽集掌,无取兽抱帻。
缅然雪浪中,怅矣杨朱泣。
誓将一指微,堙彼河江缺。
因举岐亭诗,恬吟讽豪客。
客勿笑其迂,编刬已成集。
关山月,别来二十四圆缺。
孤舟露下湿郫筒,对此清光愁断绝。
故园两度开黄花,鸠妇看花双黛蹙。
人生那得长相随,倏忽天南又天北。
推篷抚景谩咨嗟,愿风吹作碧云遮。
幽闺免此共相忆,肠断月高还自斜。
关山月,底事经年照离别。
君不见三关烽火羽书驰,壮士冲寒泪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