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别来二十四圆缺。
孤舟露下湿郫筒,对此清光愁断绝。
故园两度开黄花,鸠妇看花双黛蹙。
人生那得长相随,倏忽天南又天北。
推篷抚景谩咨嗟,愿风吹作碧云遮。
幽闺免此共相忆,肠断月高还自斜。
关山月,底事经年照离别。
君不见三关烽火羽书驰,壮士冲寒泪流血。
关山月,别来二十四圆缺。
孤舟露下湿郫筒,对此清光愁断绝。
故园两度开黄花,鸠妇看花双黛蹙。
人生那得长相随,倏忽天南又天北。
推篷抚景谩咨嗟,愿风吹作碧云遮。
幽闺免此共相忆,肠断月高还自斜。
关山月,底事经年照离别。
君不见三关烽火羽书驰,壮士冲寒泪流血。
这首《关山月》描绘了月光下的离别之情与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以“关山月”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情感的起伏。
首句“关山月,别来二十四圆缺”,以“关山月”起兴,点明主题,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月圆月缺之间,岁月悄然更迭。接着,“孤舟露下湿郫筒,对此清光愁断绝”,诗人借孤舟和露水渲染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月光如水,却无法慰藉内心的愁绪,愁情在月色中愈发浓烈。
“故园两度开黄花,鸠妇看花双黛蹙”,诗人将故乡的景象融入其中,黄花两次开放,象征着时光的轮回,而“鸠妇看花双黛蹙”则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思念之情在月光下显得尤为强烈。
“人生那得长相随,倏忽天南又天北”,表达了人生的无奈与离别的痛苦,即使心系故乡与亲人,也无法永远相伴,只能在天南地北间各自漂泊。这种分离之痛,在月光的映照下更加深刻。
“推篷抚景谩咨嗟,愿风吹作碧云遮”,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只能寄希望于风能吹散心中的愁云,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待。
最后,“幽闺免此共相忆,肠断月高还自斜”,诗人想象着在遥远的地方,亲人也在月下思念自己,这种相互的思念使得月光下的离别更加令人肝肠寸断。全诗在淡淡的哀愁中结束,留给读者深深的思考与回味。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月光这一自然意象,巧妙地表达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放臣海曲怀京华,孤旅天涯念乡国。
谁传此意入图画,令我一见三叹息。
毗陵野老吴中人,旧与季子曾相亲。
太湖三万六千顷,荡漾咫尺阊门云。
姑苏台荒烟树绿,下着诗翁数椽屋。
凉风洲渚芙蓉开,细雨林园木瓜熟。
画船挝鼓海天晴,越女新裁白纻轻。
馆娃宫暗暮云合,子夜歌阑春水生。
季家风雅谁与比,况是吴兴外孙子。
曲几时摊旧赐书,牙签满插前朝史。
南来无复少年狂,茅栋低低一炷香。
久嫌尘居隘容膝,更置别业开西塘。
西塘隐约湖山曲,塘边还种虎邱竹。
对酒菰蒲照座明,捲帘鸥鹭当窗浴。
此图风致真可人,点染直欲穷天真。
平子愁来独长咏,张衡老去谁为邻。
吾观季子好风骨,正好还家及秋律。
笔床茶灶逐天随,莼菜鲈鱼莫相失。
《西塘图为姑苏吴隐君题》【明·孙蕡】放臣海曲怀京华,孤旅天涯念乡国。谁传此意入图画,令我一见三叹息。毗陵野老吴中人,旧与季子曾相亲。太湖三万六千顷,荡漾咫尺阊门云。姑苏台荒烟树绿,下着诗翁数椽屋。凉风洲渚芙蓉开,细雨林园木瓜熟。画船挝鼓海天晴,越女新裁白纻轻。馆娃宫暗暮云合,子夜歌阑春水生。季家风雅谁与比,况是吴兴外孙子。曲几时摊旧赐书,牙签满插前朝史。南来无复少年狂,茅栋低低一炷香。久嫌尘居隘容膝,更置别业开西塘。西塘隐约湖山曲,塘边还种虎邱竹。对酒菰蒲照座明,捲帘鸥鹭当窗浴。此图风致真可人,点染直欲穷天真。平子愁来独长咏,张衡老去谁为邻。吾观季子好风骨,正好还家及秋律。笔床茶灶逐天随,莼菜鲈鱼莫相失。
https://shici.929r.com/shici/1nqcF3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