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仪邻懒趁班,愁云苦雨暗湖山。
绝怜黑黍纷披穗,空有决明鲜好颜。
忧国寸心增感慨,趋时俗驾倦追攀。
幕中幸自文书省,诗债无缘久不还。
天上仪邻懒趁班,愁云苦雨暗湖山。
绝怜黑黍纷披穗,空有决明鲜好颜。
忧国寸心增感慨,趋时俗驾倦追攀。
幕中幸自文书省,诗债无缘久不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题为《和京教李景平(其三)》。通过这短短二十八个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国之心和内心的不易。
"天上仪邻懒趁班,愁云苦雨暗湖山",这里诗人借助天气的阴霾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天上的星辰象征着国家的法度和规制,而这些规制如同懒散的仪仗队伍,失去了往日的严整与光彩;而愁云、苦雨则是自然景观中的一部分,它们不仅笼罩了山川,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阴霾和悲哀。
"绝怜黑黍纷披穗,空有决明鲜好颜"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这里“绝怜”指的是无尽的怜悯之心,“黑黍”是对国家百姓的深切关怀,如同缠绵不断的丝线;而“纷披穗”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些忧虑和思念交织在一起,无法解脱。另一方面,“决明鲜好颜”表达了诗人对正义与美好事物的向往,但这种向往却如同空中楼阁,遥不可及。
接下来的"忧国寸心增感慨,趋时俗驾倦追攀"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这里“忧国”是指对国家的忧虑,“寸心”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忧虑如同心头上的针刺,每时每刻都在增加;而“趋时俗驾倦追攀”,则是诗人在现实社会中不断前行,希望能够抓住时代的轮廓,但这过程却让他感到极度疲惫。
最后,“幕中幸自文书省,诗债无缘久不还”展示了诗人的退隐之意和对诗歌的责任感。在“幕中”,即在家中的书房里,诗人能找到一份安宁与满足;而“幸自文书省”则表明他通过写作来减轻内心的忧虑。至于“诗债无缘久不还”,这里的“诗债”指的是对诗歌的承诺和责任,诗人明白自己不能长时间地逃避这种责任,最终会回到诗歌创作中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天气、自然景观以及个人情感的交织,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的内心世界。
挂席度彭蠡,停桡望匡庐。
苍苍五老峰,秀出东南隅。
气势掩衡霍,峥嵘压东吴。
千岩散秋色,倒影澄江湖。
倏忽霁飞雨,瀑流挂香炉。
悬崖残雪古,涧落垂虹孤。
耸目万仞表,茫茫飞鸟无。
飘然挹空翠,心与浮云俱。
我欲呼谪仙,结巢松已枯。
迟回徒仰止,飞鹢上天衢。
君山四面皆湖水,遥望巴陵十里馀。
渺渺烟波无客到,阴阴石洞有僧居。
风清气朗秋分后,虎啸猿啼月上初。
独有含颦无限意,几茎斑竹尚扶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