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叶上舍元址读书观海卫回龙庵两月揽景兴怀托以歌咏无伦次也共得二十六章·其十七》
《同叶上舍元址读书观海卫回龙庵两月揽景兴怀托以歌咏无伦次也共得二十六章·其十七》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闭之重帷深,羞涩等新妇。

恨因蚕织工,终身役其手。

阿姑年过笄,独处尚无偶。

对镜有惭颜,未敢訾父母。

春棠发野枝,语以海鸟丑。

所值皆自天,东风究何负?

不平徒用伤,时命本难苟。

未闻唐虞朝,庙堂重骍牡。

供佛有薄田,居僧皆习农。

每以经课馀,共出田亩东。

田麦三尺高,田禾水瀜瀜。

垂垂大袖衣,时纳山花风。

岂必千仓箱,中岁愿已丰。

庶几疏食安,不作沿门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女子在深闺中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开篇“闭之重帷深,羞涩等新妇”,形象地展现了女子被束缚在深闺中的生活,如同待嫁的新娘一般,充满了羞涩与期待。接着,“恨因蚕织工,终身役其手”表达了女子对繁重劳作的不满和无奈。

“阿姑年过笄,独处尚无偶”描绘了女子身边年龄相仿的女性尚未找到伴侣的现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和女子地位。女子面对镜子,不敢轻易评价父母,体现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春棠发野枝,语以海鸟丑”通过自然界的景象,隐喻社会的不公与个体的无力感。“所值皆自天,东风究何负?”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质疑与不解。“不平徒用伤,时命本难苟。”则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接受。

“未闻唐虞朝,庙堂重骍牡。”借历史典故,讽刺当权者对民间疾苦的忽视。“供佛有薄田,居僧皆习农。”描述了僧侣们的生活状态,反映出社会阶层间的差异。“每以经课馀,共出田亩东。”表现了僧侣们利用空闲时间参与农业生产,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田麦三尺高,田禾水瀜瀜。”描绘了农田丰收的景象,象征着劳动带来的希望。“垂垂大袖衣,时纳山花风。”女子穿着宽大的衣服,在山间感受自然的清新,寻找心灵的慰藉。“岂必千仓箱,中岁愿已丰。”表达了女子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认为满足于基本需求就是幸福。“庶几疏食安,不作沿门佣。”最后,女子希望过上安稳的生活,不再为生计奔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生活困境,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简单、安宁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湖月赠朱几仲

天上月,三五盈兮三五缺。

湖中月,无缺无圆无生灭。

天上月,虾蟆妖精敢作孽。

湖中月,能使痴蟆踪影没。

岂是蟾兔不如龙,不知龙有何秘诀。

甓社湖中看明月,湖中天上双皎洁。

湛卢令我书大字,老来百事懒且拙。

惟有作字气如虹,写罢森森清彻骨。

神龙见之应骧首,共伴寒光千古揭。

夜夜明月照我字,我字照湖两相埒。

更得湛卢著佳句,便与盂城成三绝。

(0)

题象山先生帖

谊重姻联语甚真,典型满纸墨犹新。

中间多少箴规意,须信亲亲即是仁。

(0)

耕乐诗四首·其四

少时操笔代躬耕,老鹤如今太瘦生。

已识个中真乐地,谁云骨相费生成。

(0)

和晋斋兄韵三首·其三

家塾提纲属晋斋,絜斋气脉远乎哉。

何时升讲开聋聩,衿佩跄跄济济来。

(0)

菩萨蛮·其四

西风送雨鸣庭树。嫩寒先到孤眠处。愁极梦频惊。

马嘶天渐明。千林枫叶赤。寒事催刀尺。

树杪又斜阳。迢迢归路长。

(0)

句·其一

火轮方击毂,风剑已飞铓。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