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矶边繫画舟,六年清跸重来游。
素称雨意复烟意,漫数处州还沔州。
诗句全从画间得,云山常在镜中留。
鸳湖依旧谁相识,懒惰无心问野鸥。
杨柳矶边繫画舟,六年清跸重来游。
素称雨意复烟意,漫数处州还沔州。
诗句全从画间得,云山常在镜中留。
鸳湖依旧谁相识,懒惰无心问野鸥。
此诗《题烟雨楼》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一幅烟雨迷蒙中的江南水乡画卷。首句“杨柳矶边繫画舟”以轻盈之笔勾勒出一幅静谧的江边景象,杨柳依依,画船停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接着“六年清跸重来游”一句,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与多次探访的经历,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素称雨意复烟意,漫数处州还沔州”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烟雨楼周围的环境,雨丝轻柔,烟雾缭绕,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仙境。诗人通过“处州”与“沔州”的转换,不仅展现了地理空间的变换,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记忆的连结。
“诗句全从画间得,云山常在镜中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他认为这些诗句并非凭空想象,而是从眼前的山水画卷中汲取灵感,云山之美仿佛永远定格在镜子之中,成为永恒的记忆。这种艺术化的表达,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创作灵感来源的一种深刻理解。
最后,“鸳湖依旧谁相识,懒惰无心问野鸥”两句,以鸳湖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熟悉景物的怀念,以及对自然界的淡然态度。他似乎在说,尽管环境依旧,但人事已非,自己已无心去追寻或打扰那些自由自在的野鸥,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洒脱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烟雨楼及其周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哲学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
韶石之山双阙开,拔地千仞俱崔嵬。
箫韶一奏三千载,至今凤鸟犹能来。
韶阳太守须如戟,夜燕三城集嘉客。
东西南北多俊人,文采翩然皆五色。
况君得姓自有妫,当年曾卜凤于飞。
和鸣嗈嗈叶律吕,紫庭阿阁增光辉。
九成台下薰风至,郡人重见无为治。
君不闻三十六峰之石击拊有遗音,又何必六像九包始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