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得心源处处安,何须终日对林峦。
玉向火中烧转润,莲华在水叶长干。
了得心源处处安,何须终日对林峦。
玉向火中烧转润,莲华在水叶长干。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事物的超然态度。
“了得心源处处安”,诗人首先点明了内心的平静是根本,无论身处何地,内心都能保持安定,不被外界环境所扰。这句诗强调了内心的自我修养和独立性,即真正的平静来自于内心的平和,而非外在环境的给予。
“何须终日对林峦”,接着诗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定要整天对着山川树木,似乎只有这样才是寻找宁静的方式?这里暗含着对传统寻求外在自然美景以求心灵慰藉方式的反思,强调了内心的平静无需依赖于外物,而是源于内心的觉悟和理解。
“玉向火中烧转润”,这一句运用了玉在火中烧炼后反而更加滋润的比喻,象征着内心的磨砺和成长。火代表了挑战和困难,而玉在经过考验后变得更加珍贵和润泽,寓意着通过内心的修炼和面对生活的挑战,人会变得更加坚韧和有价值。
“莲华在水叶长干”,最后,诗人以莲花在水中生长,叶子却能保持干燥为喻,表达了即使在充满挑战和困难的环境中,也能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坚定。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高洁和正直,不受外界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比喻,传达了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生活挑战时保持内心纯净和坚定的必要性。
无人袭仙隐,石室闭空山。
避烧猿犹到,随云鹤不还。
涧荒岩影在,桥断树阴闲。
但有黄河赋,长留在世间。
春事日已歇,池塘旷幽寻。
残红披独坠,初绿间浅深。
偃仰倦芳褥,顾步爱新阴。
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