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游方几化龙,知君云水本无踪。
今朝长揖下山去,他日相寻何处峰。
竹杖游方几化龙,知君云水本无踪。
今朝长揖下山去,他日相寻何处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羽士(道士)以竹杖为伴,行走在云水之间,仿佛在追寻某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中充满了对这位羽士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赞美与向往。
首句“竹杖游方几化龙”,运用了象征手法,竹杖作为行旅的工具,同时也暗示着羽士追求的精神升华,仿佛能化身为龙,象征着其内心深处的渴望与追求超越世俗的境界。
次句“知君云水本无踪”,点明了羽士生活的飘逸与自由,如同云水一般,没有固定的轨迹,充满了不确定性与神秘感,表达了诗人对其生活方式的钦佩和对其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今朝长揖下山去”,描述了羽士即将离开,以长揖之礼告别,这一动作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尊重,也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平静而从容地面对每一次的离别。
最后一句“他日相寻何处峰”,则表达了诗人对羽士未来的期待与追寻,希望有一天能够再次相遇,探寻那未知的山峰,暗含着对自由与探索精神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羽士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以及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之情,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浪漫色彩。
女子年既笄,出适乃从夫。
从夫始曰妇,将以事舅姑。
舅姑生男儿,鼓舞更忻愉。
禀受胚胎成,身体洎发肤。
玩之如美玉,宝之如明珠。
觊其能立身,孝养勤朝晡。
岂知壮有室,却使失欢娱。
妇既恣狼戾,夫亦与之俱。
翁妪有憎恶,导夫起嗟吁。
叔妹有异胞,俾夫肆欺诬。
及其享富贵,却云夫自图。
珍异私帑积,赀产别籍拘。
不念翁与妪,生尔夫之躯。
不念叔与妹,尔夫当友于。
动辄生离间,岂不负心乎。
天殃或人祸,舍尔其谁诛。
我有为妇法,尔其听而孚。
凡事舅姑礼,与事亲无殊。
唯当辅君子,相勉以相须。
定省问安否,温凊视衣襦。
俎豆奉燕乐,几杖供扶持。
出因侍坐席,入则临庖厨。
亲意或欲与,承命惟所需。
不作曾元养,问有必曰无。
亲意所爱敬,率行不敢渝。
当以内则篇,终身为范模。
其有疾病时,忧惶问医巫。
不眠衣带敝,不食形容枯。
药饵必自试,宁敢离须臾。
以至复初后,吾身方得苏。
其有贫困时,四壁立家徒。
夫既日负米,不惮涉崎岖。
妇亦悯其劳,推食盈盘盂。
质贷如已尽,素手居穷途。
每务宽慈抱,何尝使向隅。
以其所以养,粗粝成甘腴。
亲怒我勿怨,亲肥我独臞。
忘饥日反哺,岂不见慈乌。
亲既感尔孝,祝尔多英雏。
佗日尔有妇,复与尔同符。
因知妇行孝,乃自立根株。
出尔反乎尔,曾不差锱铢。
当时奉翁妪,后效收桑榆。
时哉不可失,作诗劝踟蹰。
《童丱须知.舅姑篇》【宋·史浩】女子年既笄,出适乃从夫。从夫始曰妇,将以事舅姑。舅姑生男儿,鼓舞更忻愉。禀受胚胎成,身体洎发肤。玩之如美玉,宝之如明珠。觊其能立身,孝养勤朝晡。岂知壮有室,却使失欢娱。妇既恣狼戾,夫亦与之俱。翁妪有憎恶,导夫起嗟吁。叔妹有异胞,俾夫肆欺诬。及其享富贵,却云夫自图。珍异私帑积,赀产别籍拘。不念翁与妪,生尔夫之躯。不念叔与妹,尔夫当友于。动辄生离间,岂不负心乎。天殃或人祸,舍尔其谁诛。我有为妇法,尔其听而孚。凡事舅姑礼,与事亲无殊。唯当辅君子,相勉以相须。定省问安否,温凊视衣襦。俎豆奉燕乐,几杖供扶持。出因侍坐席,入则临庖厨。亲意或欲与,承命惟所需。不作曾元养,问有必曰无。亲意所爱敬,率行不敢渝。当以内则篇,终身为范模。其有疾病时,忧惶问医巫。不眠衣带敝,不食形容枯。药饵必自试,宁敢离须臾。以至复初后,吾身方得苏。其有贫困时,四壁立家徒。夫既日负米,不惮涉崎岖。妇亦悯其劳,推食盈盘盂。质贷如已尽,素手居穷途。每务宽慈抱,何尝使向隅。以其所以养,粗粝成甘腴。亲怒我勿怨,亲肥我独臞。忘饥日反哺,岂不见慈乌。亲既感尔孝,祝尔多英雏。佗日尔有妇,复与尔同符。因知妇行孝,乃自立根株。出尔反乎尔,曾不差锱铢。当时奉翁妪,后效收桑榆。时哉不可失,作诗劝踟蹰。
https://shici.929r.com/shici/Fa73kXc3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