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雨花台》
《登雨花台》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天花何日雨,台下见长干。

塞色卢龙古,江声白鹭寒。

双林云更落,六代柳俱残。

祇有谈经石,苍苍绕法坛。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花台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沉淀,诗人欧大任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联“天花何日雨,台下见长干”,以“天花”比喻飘渺的云雾,仿佛是天降之雨,引人遐想。雨花台下的长干,既是实指地名,也暗含历史的悠长与深远。

颔联“塞色卢龙古,江声白鹭寒”,通过“卢龙”这一古战场的意象,勾勒出历史的沧桑与悲壮。江水的潺潺之声与白鹭的飞翔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宁静,又暗示了历史的冷寂与凄凉。

颈联“双林云更落,六代柳俱残”,进一步深化了历史感与自然美的融合。双林之上,云彩似乎也在落下,与地面的景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而“六代柳”的残败,则是历史变迁的象征,柳树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

尾联“祇有谈经石,苍苍绕法坛”,将目光聚焦于一处静谧之地——谈经石与法坛。这两处地方,或许曾是文人墨客探讨学问、僧侣修行的圣地,如今却在时间的流逝中显得格外宁静与庄严。这里的“祇有”,强调了在繁华与变迁之后,唯有这些历史的痕迹依然存在,提醒着后人铭记过往。

整首诗通过对雨花台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与感慨。欧大任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期颐堂·其二

少年已自乐杯觞,种秫安排老醉乡。

试问几回供酒事,真成三万六千场。

(0)

句·其一

游鱼波上游。

(0)

省墓

长因风木起悲酸,省墓归来痛忍言。

虽得青衫联子贵,深惭白发负亲恩。

璜溪犹有家居旧,萧寺寻来手泽存。

墨迹依然逾二纪,摩挲尘壁黯销魂。

(0)

行县憩九龙岩

金鳞玉角照人寒,何事清时此蛰蟠。

甘泽不辞膏品物,奚惭济济舜朝官。

(0)

雪·其二

瑶林中有翳桑儿,鼎贵生涯不救饥。

愿缩天人散花手,放渠奔走趁晨炊。

(0)

赋古佛

树老枝半死,碑断壁底眠。

古屋颜色改,有佛独岿然。

苍首上雨足,坏臂蔓草缠。

野老每再拜,往往报丰年。

孔祠照四方,制度丹雘妍。

朝夕过其下,孰肯为恭虔。

土木兹仅分,吾民信益坚。

佛法入人心,谁与斸其根。

苍苍不可问,用意或者偏。

木蠹罪岂大,付与啄木权。

胡不啄佛徒,使蠹民之天。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权德舆 皎然 徐祯卿 姚合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