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何日雨,台下见长干。
塞色卢龙古,江声白鹭寒。
双林云更落,六代柳俱残。
祇有谈经石,苍苍绕法坛。
天花何日雨,台下见长干。
塞色卢龙古,江声白鹭寒。
双林云更落,六代柳俱残。
祇有谈经石,苍苍绕法坛。
这首诗描绘了雨花台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沉淀,诗人欧大任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首联“天花何日雨,台下见长干”,以“天花”比喻飘渺的云雾,仿佛是天降之雨,引人遐想。雨花台下的长干,既是实指地名,也暗含历史的悠长与深远。
颔联“塞色卢龙古,江声白鹭寒”,通过“卢龙”这一古战场的意象,勾勒出历史的沧桑与悲壮。江水的潺潺之声与白鹭的飞翔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宁静,又暗示了历史的冷寂与凄凉。
颈联“双林云更落,六代柳俱残”,进一步深化了历史感与自然美的融合。双林之上,云彩似乎也在落下,与地面的景象交织,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而“六代柳”的残败,则是历史变迁的象征,柳树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
尾联“祇有谈经石,苍苍绕法坛”,将目光聚焦于一处静谧之地——谈经石与法坛。这两处地方,或许曾是文人墨客探讨学问、僧侣修行的圣地,如今却在时间的流逝中显得格外宁静与庄严。这里的“祇有”,强调了在繁华与变迁之后,唯有这些历史的痕迹依然存在,提醒着后人铭记过往。
整首诗通过对雨花台及其周边景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历史的深沉思考与感慨。欧大任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树老枝半死,碑断壁底眠。
古屋颜色改,有佛独岿然。
苍首上雨足,坏臂蔓草缠。
野老每再拜,往往报丰年。
孔祠照四方,制度丹雘妍。
朝夕过其下,孰肯为恭虔。
土木兹仅分,吾民信益坚。
佛法入人心,谁与斸其根。
苍苍不可问,用意或者偏。
木蠹罪岂大,付与啄木权。
胡不啄佛徒,使蠹民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