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将疑狱决春秋,便顾居乡马少游。
犯斗海槎光斗野,应星汉节照星楼。
法书飞动鸾窥沼,韵语清高鹤唳洲。
田父邻家争借问,顷来重客有今不。
才将疑狱决春秋,便顾居乡马少游。
犯斗海槎光斗野,应星汉节照星楼。
法书飞动鸾窥沼,韵语清高鹤唳洲。
田父邻家争借问,顷来重客有今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为好友陈正仲提刑制勘案件完毕后,初次造访并赠诗的手迹所作的和韵之作。诗中表达了对陈正仲公正无私、才华横溢的敬佩,以及对他回到乡间生活的关切。
首句“才将疑狱决春秋”,赞扬陈正仲处理疑难案件如同评判历史般公正,展现了其卓越的司法才能。接着,“便顾居乡马少游”暗指他虽退居乡间,但仍然保持着如马少游般的高尚品格。
“犯斗海槎光斗野,应星汉节照星楼”运用象征手法,形容陈正仲的光芒如同星辰照亮夜空,即使在平凡的乡间,他的德行也能熠熠生辉。“法书飞动鸾窥沼,韵语清高鹤唳洲”则描绘了他书法飘逸,诗歌清雅,如同仙鹤在洲上鸣叫,令人敬仰。
最后两句“田父邻家争借问,顷来重客有今不”,通过农夫邻居纷纷询问,表达出当地民众对陈正仲的敬重,以及诗人对陈正仲归来后乡邻关系和谐的欣慰。
整首诗以赞颂陈正仲的才华和人品为主线,寓情于景,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
天上飞鸟,问谁遣、东生西没。
明镜里、朝为青鬓,暮为华发。
弱水蓬莱三万里,梦魂不到金银阙。
更几人、能有谢家山,飞仙骨。山鸟弄,林花发。
玉杯冷,秋云滑。彭殇共一醉,不争毫末。
鞭石何年沧海过,三山只是尊中物。
暂放教、老子据胡床,邀明月。
空蒙玉华晓,潇洒石淙秋。
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
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滕两岸,村落带林丘。
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
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
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
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