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行足佳兴,草树烟中稠。
天光荡林莽,石棱见长洲。
忆昔越中行,逸趣甘林丘。
岂谓靖节翁,亦有彭泽游。
府帖日夜下,催徵无时休。
邦本既已宁,民瘼谁当求。
感此发长吟,击楫临中流。
何当献斯图,一解苍生忧。
溪行足佳兴,草树烟中稠。
天光荡林莽,石棱见长洲。
忆昔越中行,逸趣甘林丘。
岂谓靖节翁,亦有彭泽游。
府帖日夜下,催徵无时休。
邦本既已宁,民瘼谁当求。
感此发长吟,击楫临中流。
何当献斯图,一解苍生忧。
这首明代朱同的《题杜休宁溪行图》描绘了诗人漫步溪边,被美景深深吸引的闲适心情。"溪行足佳兴"开篇即点出诗人游历溪流的愉悦之情,"草树烟中稠"则通过烟雾缭绕的草木,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天光荡林莽,石棱见长洲"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开阔与生机,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人回忆起自己在越中的游历,感叹那里曾有如陶渊明般的隐逸之趣,"逸趣甘林丘"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然而现实却是官府文书繁忙,催征不已,"府帖日夜下,催徵无时休"揭示了官场的纷扰与百姓的疾苦。诗人深感忧虑,"邦本既已宁,民瘼谁当求"表达了对国家安宁背后的民生疾苦的关注。
最后,诗人感慨万分,"感此发长吟,击楫临中流",决心以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希望能借此"一解苍生忧",展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登朝已老似王阳,脱叶何堪雾雨凉。
案上细书憎蚁黑,禁中新酒爱鹅黄。
临阶野菊偏能瘦,倚槛青松解许长。
仕宦不由天禄阁,坐曹终日漫皇皇。
强将羔雁聘黄晞,破褐疏巾倚夕晖。
礼律纵横开卷尽,齑盐冷落待贤非。
日高几案弦歌罢,夜永窗扉灯火微。
犹喜江边莫春近,舞雩风雨得同归。
三年不踏门前路,今夜仍看屋里灯。
照佛有馀长自照,澄心无法便成澄。
追欢狂客去忘返,入定孤僧唤不应。
更到西禅何所问,隔墙鱼鼓正登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