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为天官属,得与选事亲。
略计三百州,绿衣九千人。
较材迷长短,守法愧因循。
救末知不足,澄源力难伸。
诸君备乡老,多士竞国宾。
鉴形肖止水,播物参洪钧。
解论皆造微,详延必逢真。
仰成宽吏责,端本慰吾民。
功则太平始,任非百职伦。
聚精会冠剑,重钥閟埃尘。
寄重地必禁,问迹疏无因。
风雨何萧萧,鸡鸣夜将晨。
一日如三月,况兹别累旬。
谬为天官属,得与选事亲。
略计三百州,绿衣九千人。
较材迷长短,守法愧因循。
救末知不足,澄源力难伸。
诸君备乡老,多士竞国宾。
鉴形肖止水,播物参洪钧。
解论皆造微,详延必逢真。
仰成宽吏责,端本慰吾民。
功则太平始,任非百职伦。
聚精会冠剑,重钥閟埃尘。
寄重地必禁,问迹疏无因。
风雨何萧萧,鸡鸣夜将晨。
一日如三月,况兹别累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官府工作的忙碌与自我期许的严苛。开篇“谬为天官属,得与选事亲”表明诗人虽然只是低级官员,但能参与重要的事务处理,与高层决策者有所交集。“略计三百州,绿衣九千人”则是对其管辖区域和下属数量的一种夸张描述,显示了作者的自豪感。
“较材迷长短,守法愧因循”表达了诗人在执行法律时的困惑与不自信,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缺陷,而遵循法律又需要公正无私,这让诗人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救末知不足,澄源力难伸”则是对自己能力不足以解决所有问题的认知,尽管他想要澄清事务的根源,但往往力所不逮。
接下来的“诸君备乡老,多士竞国宾”可能是在描写同僚之间的友好与互相尊敬,以及对国家的忠诚。“鉴形肖止水,播物参洪钧”则是说诗人在观察事物时像镜子一样清晰,但在推广教化时又如同滔滔江水一般奔腾不息。
“解论皆造微,详延必逢真”表明诗人的言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探求事物的真相。而“仰成宽吏责,端本慰吾民”则是对自己在执法过程中保持宽厚态度,对待百姓如同慈父般关怀的自我要求。
最后,“功则太平始,任非百职伦”似乎是在说只有在国家太平时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才会得到真正的体现,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职能之中。“聚精会冠剑,重钥閟埃尘”可能是对自己工作认真负责,将重要任务锁定,不让细小的事情蒙蔽视听。
“寄重地必禁,问迹疏无因”则是在强调在重大的地方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对于任何微小的违反都不能放过。接下来的“风雨何萧萧,鸡鸣夜将晨”是对时间流逝和工作紧迫性的感慨,而“一日如三月,况兹别累旬”则是在感叹时间飞逝,每天的工作都像春季一样忙碌,而分别则又是一连串的周。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官场中的种种体验,以及对于自我要求与职责所持有的严肃态度。
徒劳已足倦,漂泊益栖遑。
短剑无三尺,征衣共一囊。
折腰从事马,赞谒使君堂。
并日屡承檄,无时不裹粮。
官曹大儿戏,弓槊小军行。
破柱翻偷窟,倾林索盗囊。
村墟旅颜黑,风日故衫黄。
暝宿投烟舍,朝餐荫道桑。
唯忧课书殿,岂慕荐飞章。
志气空磅礴,才华浪激昂。
镌镵圭始莹,磨拂鉴尤光。
衣褐仍缠裤,无羞俗吏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