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挂冠客,至今留帝台。
红尘终可厌,青眼不长开。
春路半消雪,寒枝初破梅。
南园虚客席,洒扫望公来。
何事挂冠客,至今留帝台。
红尘终可厌,青眼不长开。
春路半消雪,寒枝初破梅。
南园虚客席,洒扫望公来。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闲适之情的诗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精致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观察与感悟。
"何事挂冠客,至今留帝台。红尘终可厌,青眼不长开。" 这四句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挂冠"指的是放下官帽,隐喻着辞去功名利禄的生活;"客"则是游子或隐者,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而"至今留帝台"则可能暗示着一份对过去荣华生活的怀念或未能彻底摆脱的牵挂。接下来的两句"红尘终可厌,青眼不长开",更深化了这种情感——世间纷扰终将令人生厌,而诗人却选择了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静,即使是对美好事物也不再过分贪恋。
接着的"春路半消雪,寒枝初破梅。" 展现了初春景象。细腻描绘了积雪渐融、梅花初开的情景,通过"半消"和"初破"两个词语,勾勒出早春时节的朦胧美。
最后两句"南园虚客席,洒扫望公来。" 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邀请。"南园"应是一处幽静之所,"虚客席"意味着预备下了迎接朋友的座位,而"洒扫"则是在整理环境以待宾朋。全句流露出一种闲适、亲切的情感,以及对友人共同享受这份美好时光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段诗文辞优雅,意境清新,通过描绘春日景物和表达超脱世俗的情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洁的人生态度。
昔闻石鼓在太学,鼓形穹窿石荦峃。
髫年释褐随班行,未识研覃与扬搉。
始官翰林岁分献,晚以代祀观尤数。
我思古人不可见,健笔雄词两超卓。
宣王谟烈继成康,况有文章存古朴。
是时风俗盖浑灏,其臣拜诵俱坚确。
勒功太庙告中兴,讲武岐阳犹猎较。
于时旋凯奏綍歌,于时扬言播声乐。
灵祇地不爱图书,列石天然谢雕琢。
垂垂股折屋漏痕,隐隐昏星露芒角。
初如淮徐振师旅,壮士当场鸣剑槊。
又如申甫端冠绅,摈相联阶舞于箾。
年深岁长世运改,谁向鸿荒究绵邈。
嬴刘以后无此文,直与混沌分清浊。
骤看笔势寻风骨,细剔苔痕认斑驳。
原抛野掷堕榛菅,冬经雪霜夏冰雹。
疑隳大鼎存铭识,似毁明堂露榱桷。
当时十鼓一为臼,犹幸农家事舂戳。
爱惜应劳神护诃,搜寻不厌山硗确。
暗中摸索亦可知,辨口尚烦泣楚璞。
圣朝天子方好儒,森列戟门护重幄。
闻之兴慕且兴敬,以手摩挲防击扑。
我生学篆希前踪,下视俗书羞龌龊。
家藏旧本出梨枣,楮墨轻虚不盈握。
行年七十始研求,老臂支撑目昏眊。
拾残补缺能几何,以一涓埃裨海岳。
太原宋生生好奇,铁笔为予亲刻斫。
吁嗟往者不复还,庶免方来尽漫剥。
请从祭酒告诸生,诵此衣冠日薰濯。
《石鼓歌》【明·李东阳】昔闻石鼓在太学,鼓形穹窿石荦峃。髫年释褐随班行,未识研覃与扬搉。始官翰林岁分献,晚以代祀观尤数。我思古人不可见,健笔雄词两超卓。宣王谟烈继成康,况有文章存古朴。是时风俗盖浑灏,其臣拜诵俱坚确。勒功太庙告中兴,讲武岐阳犹猎较。于时旋凯奏綍歌,于时扬言播声乐。灵祇地不爱图书,列石天然谢雕琢。垂垂股折屋漏痕,隐隐昏星露芒角。初如淮徐振师旅,壮士当场鸣剑槊。又如申甫端冠绅,摈相联阶舞于箾。年深岁长世运改,谁向鸿荒究绵邈。嬴刘以后无此文,直与混沌分清浊。骤看笔势寻风骨,细剔苔痕认斑驳。原抛野掷堕榛菅,冬经雪霜夏冰雹。疑隳大鼎存铭识,似毁明堂露榱桷。当时十鼓一为臼,犹幸农家事舂戳。爱惜应劳神护诃,搜寻不厌山硗确。暗中摸索亦可知,辨口尚烦泣楚璞。圣朝天子方好儒,森列戟门护重幄。闻之兴慕且兴敬,以手摩挲防击扑。我生学篆希前踪,下视俗书羞龌龊。家藏旧本出梨枣,楮墨轻虚不盈握。行年七十始研求,老臂支撑目昏眊。拾残补缺能几何,以一涓埃裨海岳。太原宋生生好奇,铁笔为予亲刻斫。吁嗟往者不复还,庶免方来尽漫剥。请从祭酒告诸生,诵此衣冠日薰濯。
https://shici.929r.com/shici/PiQLKyL1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