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劳已足倦,漂泊益栖遑。
短剑无三尺,征衣共一囊。
折腰从事马,赞谒使君堂。
并日屡承檄,无时不裹粮。
官曹大儿戏,弓槊小军行。
破柱翻偷窟,倾林索盗囊。
村墟旅颜黑,风日故衫黄。
暝宿投烟舍,朝餐荫道桑。
唯忧课书殿,岂慕荐飞章。
志气空磅礴,才华浪激昂。
镌镵圭始莹,磨拂鉴尤光。
衣褐仍缠裤,无羞俗吏装。
徒劳已足倦,漂泊益栖遑。
短剑无三尺,征衣共一囊。
折腰从事马,赞谒使君堂。
并日屡承檄,无时不裹粮。
官曹大儿戏,弓槊小军行。
破柱翻偷窟,倾林索盗囊。
村墟旅颜黑,风日故衫黄。
暝宿投烟舍,朝餐荫道桑。
唯忧课书殿,岂慕荐飞章。
志气空磅礴,才华浪激昂。
镌镵圭始莹,磨拂鉴尤光。
衣褐仍缠裤,无羞俗吏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外漂泊、劳碌奔波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其内心的忧虑和对学业的渴望。诗中的语言质朴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日常琐事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人物的艰辛与不屈。
“徒劳已足倦,漂泊益栖遑”两句开篇,便设定了全诗的基调,表明诗人经历了长时间的辛勤劳作和四处漂泊,内心充满了疲惫和不安。
接下来的几行“短剑无三尺,征衣共一囊。折腰从事马,赞谒使君堂”通过对物品的描述,如短剑、征衣等,反映出诗人生活中的简陋与奔波,同时也透露出其在官场上的不得志。
“并日屡承檄,无时不裹粮。官曹大儿戏,弓槊小军行”则描绘了诗人在物质上自我节省的艰难生活,以及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担忧。
“破柱翻偷窟,倾林索盗囊。村墟旅颜黑,风日故衫黄”这几句通过对环境和个人形象的刻画,强化了诗人处境的艰苦感,同时也映射出社会的动荡不安。
“暝宿投烟舍,朝餐荫道桑。唯忧课书殿,岂慕荐飞章”则转向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渴望和对未来仕途的期盼。
最后,“志气空磅礴,才华浪激昂。镌镵圭始莹,磨拂鉴尤光。衣褐仍缠裤,无羞俗吏装”几句通过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其不屈的志气和才华,即便生活再艰难,也绝不放弃自己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沉的内涵、生动的形象和流畅的语调,成功地构建了一位士人的悲壮人生图景。
闯献乱滔天,中原日沦丧。
怀宗每临朝,叹息无名将。
斯时阎应元,小官羁江上。
谁知一典史,其才兼将相。
王师入北京,典史力能抗。
王师入南京,典史气尤壮。
使佐孙傅庭,杀贼堪倚仗。
使佐史阁部,江淮堪保障。
可惜江阴城,小似弹丸样。
城内无刍粮,城外无甲帐。
然犹振臂呼,十决而十荡。
狮子用全力,搏兔甚搏象。
大才终小用,吾为阎公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