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履疑师在,房关四壁蛩。
贮瓶经腊水,响塔隔山钟。
乳鸽沿苔井,斋猿散雪峰。
如何不相见,倚遍寺前松。
杖履疑师在,房关四壁蛩。
贮瓶经腊水,响塔隔山钟。
乳鸽沿苔井,斋猿散雪峰。
如何不相见,倚遍寺前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在深山中修行的景象,充满了宁静与超然。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禅师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情状。
"杖履疑师在"一句,以质朴的木杖和草履作为线索,让读者猜测到禅师可能隐身于某个幽静之地。"房关四壁蛩"则通过蛩蛩的鸣叫,勾勒出室内的寂静与孤独。
接下来的"贮瓶经腊水"和"响塔隔山钟",分别描绘了禅师日常生活中对水的珍惜以及远处寺庙钟声传递的宁静气氛。水是生命之源,而这里的"腊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禅师对于时光的珍视。而"响塔隔山钟"则展示了宗教生活的节奏,虽然远离尘嚣,却仍然与世俗保持着某种联系。
"乳鸽沿苔井"展现了禅师与自然生物共存的画面,而"斋猿散雪峰"则描绘了一幅雪地中猿猴四处跳跃,禅师可能在此寻找灵感或是修行的景象。
最后"如何不相见,倚遍寺前松"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这位隐居禅师不期而遇的渴望。通过对寺前松树的倾倒描写,传递出一种深切的情感和对禅师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以其清新自然、意境超逸的特点,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们对于自然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杨柳正萋萋,门前碧草齐。
别离如昨日,白发满春闺。
飘花兼泪落,行云逐望迷。
绿苔凝履迹,粉汗浥书题。
梦到龙沙北,魂销马邑西。
卷帘双燕入,开镜一莺啼。
肠共吴江绕,眉将楚岫低。
攀枝怜并蒂,窥沼妒双栖。
跃水宁无剑,通天亦有犀。
那看明月夜,登楼惑马蹄。
东南归路将千里,高滩急峡石齿齿。
昼夜狂澜吼雷霆,客子坠心惊不已。
舴艋戒严旬有余,及至抵家差足喜。
昨夜扁舟何太轻,乘风破浪独扬舲。
出江入江须顷刻,依稀叱驭驾长鲸。
式遏倒卷乱流争,瘴烟净尽天廓清。
到门稚子欢前迎,入觐庭闱喜不胜。
山妻呼酒酌中庭,庭下黄花照眼明。
绿醅酷带寒香冽,酣饮闻鸡催晓月。
西风半夜撼树巅,惊悟方知梦飞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