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谱新声,绮弱而无骨。
诗词判刚柔,何用咎狎客。
玉树谱新声,绮弱而无骨。
诗词判刚柔,何用咎狎客。
这首诗探讨了诗歌中的刚与柔,以及评判标准的问题。诗人以“玉树谱新声”开篇,将诗歌比作玉树上发出的新声,形象地描绘了诗歌的清新与独特。接着,“绮弱而无骨”一句,似乎在批评某些诗歌过于柔弱,缺乏力度和骨气,暗示了评判诗歌时应注重内在的刚毅与深度。
“诗词判刚柔”,进一步强调了评判诗歌时应当关注其风格的刚与柔。“何用咎狎客”,则表达了对那些因个人喜好或偏见而对作品进行不公正评价的行为的批判,认为不应因为某人的身份或关系而对作品的质量做出错误的判断。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的深刻见解,强调了评判标准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反对主观偏见和不公的评价方式,体现了对诗歌艺术价值的尊重和追求。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
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
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
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
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
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
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
相如今老病,归守茂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