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屑眼中翳》
《金屑眼中翳》全文
唐 / 文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īnxièyǎnzhōng
táng / wényǎn

jīnxièyǎnzhōng

zhūshàngchén

língyóuzhòng

shìwèirén

注释
金屑:比喻微小而闪光的东西,这里指金粉。
眼中翳:眼睛的障翳,比喻视线或认知被遮挡。
衣珠:比喻本已具有的珍贵之物,被忽视的状态,如同衣服上的灰尘。
法上尘:佛法中的珍宝被视为微不足道,如同尘埃。
己灵:自己的灵性、本性,指人内心深处的智慧与觉悟。
不重:不重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培养。
佛视:佛祖看待,从佛教的视角审视。
何人:什么样的人,此处带有质问语气,意指不会受到重视的人。
翻译
金粉遮蔽了眼睛如同患了障翳,佛法上的珍宝却如微尘般被忽视。
自己内在的灵性尚且不被重视,佛祖会把这样的人看作何等人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文偃的作品,通过对比和反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中"佛眼"观念的一种质疑或思考。

"金屑眼中翳",这里的“金屑”指的是极小的尘埃,而“翳”则是遮蔽、蒙蔽之意。整句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认为佛眼中竟然也会被微小如尘埃般的小事物所遮盖。

"衣珠法上尘",此句中的“衣珠”指的是衣服上的装饰珠子,而“法上尘”则是指那些微不足道的尘埃附着在高贵的佛教经典(法)之上。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即便是在佛法中,也难免有世俗的杂质存在。

"己灵犹不重"一句,用“己灵”指代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而“犹不重”则表达了一种自我反省和轻视之意,诗人似乎在说尽管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许并不看重,但佛教中所谓的“佛眼”却被赋予了高深莫测的意义。

最后一句“佛视为何人?”则是直接提出疑问,既然我自己都不会过分看重,那么佛家所说的那种洞察一切的“佛眼”又将目光投向何种人物呢?这里的反问蕴含着对佛教中某些观念的一种质疑。

整首诗通过这样的对比和反问,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中某些抽象概念的思考,以及对世俗与宗教之间关系的一种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文偃

文偃
朝代:唐   籍贯:姑苏嘉兴   生辰:?—949

(?—949)五代时南汉高僧。姑苏嘉兴人,俗姓张。居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机缘语句,实立云门宗之始。
猜你喜欢

春草·其二

窗前生意始纤纤,小院稀锄色更添。

往日夕阳吟杜牧,祇今春水赋江淹。

晴烘芳径侵朱履,雨暗空闺映翠帘。

倘过午桥风景地,白羊还认酒家帘。

(0)

铜雀台

台荒人去杳难留,遗迹苍茫不可求。

当日桥陵尽西望,于今漳水自东流。

香消罗绮寒云合,地歇笙歌野草秋。

毕竟君王归未得,空余烟外夕阳愁。

(0)

画舫斋

非舫偏名舫,萧然树石佳。

何须添画壁,即此是书斋。

柳密风生座,荷新水浸阶。

湖山都入胜,鱼鸟共忘怀。

不觉开诗境,因之溯道涯。

栋梁予有待,舟楫汝惟谐。

岂羡双飞鹢,犹嫌两部蛙。

浮家千百辈,民瘼念江淮。

(0)

圣母皇太后万寿诗·其二十七

胜日条风拂上林,龙池柳色绽黄金。

发祥浚哲从莘女,卜历承徽见太任。

恩涣九重颁凤诏,筵开万舞动鲸音。

普天仁寿慈颜喜,春酒南山亿兆心。

(0)

圣母皇太后万寿诗·其十三

阊阖生辉介祉繁,欣于长乐奉坤元。

风吹桃实经千岁,祥发萱帏感四恩。

百拜彤墀增宝历,三呼碧酝捧瑶尊。

慈徽绥履宜昌后,麟趾振振坐弄孙。

(0)

满江红.移居严庄有感.见《林下词选》、《众香词》、《今词初集》、《昭代词选》

禾黍斜阳,村皋外、红霞飞灭。

回首处、依稀风景,繁华销歇。

沼冷鸳鸯荷泣雨,台荒麋鹿松摇月。

忽送来、野寺断钟声,疏篱缺。清晓怨,帘钩揭。

王孙梦,鹃啼血。问天涯何处,铜仙金阙。

猿鹤三秋淹短草,风云万里悲高碣。

料明朝、好镜不相瞒,霜侵发。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郭祥正 边贡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