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晴屡易洒廉纤,伫泽徘徊愁转添。
作解忽闻起西北,流膏倏见落榈檐。
度时惜祗初申过,斸地欣才三寸沾。
岂不慰思仍切望,无端露出远山尖。
阴晴屡易洒廉纤,伫泽徘徊愁转添。
作解忽闻起西北,流膏倏见落榈檐。
度时惜祗初申过,斸地欣才三寸沾。
岂不慰思仍切望,无端露出远山尖。
这首《骤雨》描绘了雨势的突然变化与雨后的滋润景象,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首先,“阴晴屡易洒廉纤”,开篇即以“阴晴”二字点明天气多变,紧接着“洒廉纤”描绘出雨丝细密、轻柔的特点,营造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氛围。这里通过“屡易”和“廉纤”的对比,既展现了雨势的多变,又突出了雨的细腻柔和,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着,“伫泽徘徊愁转添”,诗人将自己置于雨中,用“伫泽”形容长时间停留于湿润之地,表现出对雨水的期待与等待。“徘徊”则描绘了在雨中漫步的情景,而“愁转添”则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可能是对雨水的渴望、对自然的敬畏,或是对某种难以言说的忧愁的增加。
“作解忽闻起西北,流膏倏见落榈檐”,这两句笔锋一转,描绘了雨势的突然变化,从期待到惊喜。诗人听到西北方向传来雨声,仿佛是天降甘霖,随后“流膏”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雨水如膏脂般倾泻而下,滋润着每一处角落,尤其是“榈檐”这一细节,既表现了雨水的密集,也体现了雨水对特定环境的滋养作用,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度时惜祗初申过,斵地欣才三寸沾”,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雨水带来的短暂却珍贵的滋润。诗人感叹时间虽短,但雨水已经初现效果,滋润了大地,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这里的“度时惜”表达了对时间短暂的惋惜,而“斵地欣”则表达了对雨水带来滋润的喜悦,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对雨水的珍视之情。
最后,“岂不慰思仍切望,无端露出远山尖”,诗人在此抒发了对雨水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虽然雨水带来了暂时的滋润,但诗人的心中仍然充满对更多雨水的渴望,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而“无端露出远山尖”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着希望与期待,仿佛远处的山峰预示着更多的可能与美好。
综上所述,《骤雨》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以及对生活、对未来的深切思考。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雨的动态美,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对自然、对未来的深刻体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宣城百山间,文脊尤奇峰。
拔出飞鸟上,图画难为容。
闻昔有幽人,扪萝追赤松。
遗形此古室,孤坐鹿裘重。
人去邈不反,洞壑空藏龙。
侧行苍崖烟,俯仰求灵踪。
游者如可得,甘弃万户封。
安能久尘土,倾倒相迎逢。
登临端欲赏秋光,病眼昏花怯太阳。
老去不堪逢节物,愁来聊复近壶觞。
沉迷有腼尘埃面,感慨空存铁石肠。
已是思归无可奈,更来高处望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