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役何时已,凄凉莫更论。
雁啼云背月,人语水边村。
十月冬犹暖,三杯酒易昏。
悠悠信归棹,今夜宿谁门。
形役何时已,凄凉莫更论。
雁啼云背月,人语水边村。
十月冬犹暖,三杯酒易昏。
悠悠信归棹,今夜宿谁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乡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归乡之路的感慨和对夜晚宿营地的不确定性。开篇“形役何时已,凄凉莫更论”两句,诗人感叹时间流逝,心中充满凄凉之情,不愿再多说什么。此处"形役"指的是旅途中的劳顿与束缚,而"凄凉"则是对归乡路上所感受到的孤独和哀愁。
接着,“雁啼云背月,人语水边村”两句,以画面般的景象,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夜空中传来大雁的叫声,那声音似乎从云层之上穿越而过,与下方静谧的乡村形成鲜明对比。月亮在云背后若隐若现,而水边的村庄里人语喧哗,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遥远的氛围。
“十月冬犹暖,三杯酒易昏”则透露了诗人对于归乡途中意外的温暖天气感到惊喜,同时也流露出对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奈。虽然时值深秋,但气候却出奇制宜地温暖;而诗人为了驱散内心的寂寞,仅凭三杯酒便沉醉于梦乡之中。
最后,“悠悠信归棹,今夜宿谁门”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归途中的不确定性和对未知宿营地的期待。"悠悠信归棹"中的“信”字用得极妙,既有旅途中信马由缰之意,也隐含着对归乡路上种种不测的无奈与顺从。而"今夜宿谁门"则是诗人在长途跋涉后,对于今晚将要投宿何处所表现出来的迷茫与期待。
总体来看,诗中充满了对归乡之路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同时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宁静与孤独。
忆昔衡门不胜愁,忽惊甍栋半空浮。
朝披爽气山围坐,夜发清吟月满楼。
公事早休帘迥昼,圜扉常静草连沟。
已闻名姓传天上,行看骑鲸隘九州。
大驾峨千乘,长涂过百廛。
尘清属车地,雪尽幔城天。
步辇黎明降,华灯艾夜燃。
升琮奠黄粹,荐璧捧苍圆。
牲俎群灵匝,霞觞二祖联。
上垓皆彻藉,小次但虚褰。
不见纤萝动,惟闻杂佩旋。
回云终乐奏,熏月上柴烟。
日至方流庆,崧呼节献年。
欲知釐事毕,鸡赦出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