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入云壑,游人高下行。
绿萝垂绀幰,屏壁削层城。
山气蒸衣湿,松风洒面清。
野僧遗万事,饱听石泉声。
一径入云壑,游人高下行。
绿萝垂绀幰,屏壁削层城。
山气蒸衣湿,松风洒面清。
野僧遗万事,饱听石泉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的山中寺庙景象。开篇“一径入云壑,游人高下行”两句,以“一径”指引读者进入云雾缭绕的山谷之中,那里有游人在崎岖的小路上行走,给人一种探幽寻秘的感觉。
接着,“绿萝垂绀幰,屏壁削层城”两句,则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派宁静致远的气氛。绿色的藤蔓如同幕帘般垂挂,而寺墙则像是被岁月剥蚀,显得古朴而坚固。
“山气蒸衣湿,松风洒面清”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让人感受到山中的清新空气和潮湿的气息。同时,松树轻拂过脸庞的感觉,更增添了一份凉爽。
最后,“野僧遗万事,饱听石泉声”两句,则表现出一位隐居在深山之中的僧人,对世间纷扰万事已经置之度外,全神贯注地聆听着自然界中清澈的泉水声音。这里的“遗万事”和“饱听”,都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寺庙景色的描绘,以及僧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情态,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理想之地。
方壶画山世有名,生纸一幅涂纵横。
孤峰倚天旭日上,危石拔地秋风生。
壮游曾来拾瑶草,梦里武夷清未了。
紫阳五曲石门荒,金老三间茅屋小。
兴来故笔起层峦,万仞嵯峨咫尺间。
龙洞云烟含宿雨,鹤坛星月满空山。
武林道士余三一,来憩松根讲周易。
十年不出鬓垂丝,九转将成眼如漆。
新图千里寄神交,东南一柱青天高。
愿授神方服石髓,共听仙乐鸣云璈。
閒窗持赠深有意,念我衰年住尘世。
便欲呼儿挽鹿车,从此相随入苍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