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里山界,飞沙与乱云。
虏骑择虚至,戍兵常忌分。
啸聚类宿鸟,奔败如惊麇。
难稽守边法,应敌若丝棼。
七百里山界,飞沙与乱云。
虏骑择虚至,戍兵常忌分。
啸聚类宿鸟,奔败如惊麇。
难稽守边法,应敌若丝棼。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时期西部边疆的壮阔景象和紧张局势。"七百里山界,飞沙与乱云"展现了辽阔的山脉和动荡的天气,暗示着边关环境的艰苦与险恶。"虏骑择虚至,戍兵常忌分"揭示了敌人的狡猾和守军的警惕,敌人会选择兵力薄弱之处突袭,守军则因兵力分散而倍感压力。
"啸聚类宿鸟,奔败如惊麇"运用比喻,将敌军集结比喻为夜鸟归巢,行动迅速而难以捉摸,而战败溃逃的士兵则像受惊的鹿群,慌不择路。这两句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战争中的混乱和恐慌。
最后两句"难稽守边法,应敌若丝棼"表达了对边防法规执行困难和应对策略混乱的忧虑,守边者面对复杂形势如同处理一团乱麻,难以找到有效的对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实的手法,通过自然景象和战争细节,反映了边疆战事的艰难与复杂,体现了作者对边防问题的关注和忧虑。
妖娴十五馀,清春破瓜初。
婉腻讵如玉,凌风素云裾。
莺燕妒声实,窈心自有夫。
取怜逆万目,白地肠应无。
惶惑少年士,逐麋不顾菟。
倾囊买消渴,借问谁家姝。
昔年尝羡任夫子,卜居新息临淮水。
怪君便尔忘故乡,稻熟鱼肥信清美。
竹陂雁起天为黑,桐柏烟横山半紫。
知君坐受儿女困,悔不先归弄清泚。
尘埃我亦失收身,此行蹭蹬尤可鄙。
寄食方将依白足,附书未免烦黄耳。
往虽不及来有年,诏恩倘许归田里。
却下关山入蔡州,为买乌犍三百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