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间豪相焰光身,事见争如理见亲。
事有只因于理有,理慈方便化天人。
一朝大悟俱消却,方得名为无事人。
眉间豪相焰光身,事见争如理见亲。
事有只因于理有,理慈方便化天人。
一朝大悟俱消却,方得名为无事人。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探讨了“事”与“理”的关系,以及觉悟与解脱的路径。
首先,“眉间豪相焰光身”,描绘了一种内在的光芒与力量,暗示着内心的觉醒和智慧之光。这不仅是外在形象的描述,更象征着内心深处的觉醒与光辉。
接着,“事见争如理见亲”,强调了“理”的重要性,即真理、原则或道义。与“事”相比,“理”更加亲近,意味着追求真理比追求表面的事物更为重要。这里体现了禅宗中重视内省和悟道的思想。
“事有只因于理有,理慈方便化天人”,进一步阐述了“事”与“理”的关系。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基于一定的道理或规律,而“理”则具有慈悲与智慧,能够引导人们走向更高的境界,化育众生。
最后,“一朝大悟俱消却,方得名为无事人”,表达了彻底觉悟后的状态。当一个人达到大悟,所有的烦恼和困扰都会消失,不再被世俗之事所束缚,从而达到一种超脱的状态,成为真正的“无事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个人修行与觉悟的过程,强调了内在智慧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悟道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伯龙营什一,抚掌鬼在侧。
燕公铸横财,地下万炉执。
贫富有物司,得失难智索。
我今竟日餐,或待门生设。
朝园斸菜根,暮火团松节。
黄奶坐上座,方兄行禁谒。
安能决馀波,可以润子箧。
俯视腰一围,何时解三篾。
荐福纵有碑,震雷即惊裂。
读我送穷文,还君乞米帖。
南来走炎荒,北归定寻思。
一生困坎壈,忧患真吾师。
堂中木上座,万里唯尔随。
方幸得良喜,那肯怀秋悲。
但令今可行,勿愧论少卑。
少时不解事,日日荒于嬉。
投老又懒惰,得一或十遗。
戏我过此生,造物真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