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友渔翁忍弃捐,却应游泳得长年。
遐方未识珍羞贵,不道杨凭已得仙。
溪友渔翁忍弃捐,却应游泳得长年。
遐方未识珍羞贵,不道杨凭已得仙。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翁在溪流中捕捞到一条鳜鱼却选择放弃的场景。"溪友渔翁忍弃捐,却应游泳得长年",通过渔翁对鱼的释放,反衬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同时也隐含着渔翁对长寿的向往。
接下来的"遐方未识珍羞贵,不道杨凭已得仙"则是诗人借古代传说中的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慨。这里的“遐方”指的是遥远的地方,“不道”意味着不知道或不了解,而“杨凭”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得道成仙的人物。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对渔翁的行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已经达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超脱世俗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渔翁弃鱼和借用古代仙传的故事,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朱翌对生活态度的赞赏,以及他个人对于生命价值和精神追求的理解。
生有文在手,纵横殆天予。
其閒动成字,往往传自古。
舜袖梁武武,老十子贡五。
季友太叔虞,仲子竟归鲁。
仲弓有钩文,宰我亦握户。
敏士自文雅,习道本因辅。
邓渊彭神符,琐琐不足数。
李合陶士衡,三公皆定数。
白帝矜奇瑞,见诮汉世祖。
何为言祸福,历历如君语。
自言传希夷,妙处胜貌取。
见手知国封,况此细纹缕。
研油燎旃檀,始见掌中虏。
何如一览顷,坐谈乐与苦。
老我缩袖閒,不复烦推步。
子其访尘中,英杰在何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