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泛趣已绵,山行路仍窈。迤?经层峦,花宫冠林杪。
峭壁槩微霄,下映楼观小。
崖倾树孤撑,亭远泉重缭。
萧条僧气閒,肃穆人声悄。
来游属秋暮,蕉叶青袅袅。
入径薰名香,憩涧狎幽鸟。
顾瞻桃源幽,捐佩苦不早。
寄言都城子,来者一何少。
诛茅傥吾遂,庶离寰中扰。
水泛趣已绵,山行路仍窈。迤?经层峦,花宫冠林杪。
峭壁槩微霄,下映楼观小。
崖倾树孤撑,亭远泉重缭。
萧条僧气閒,肃穆人声悄。
来游属秋暮,蕉叶青袅袅。
入径薰名香,憩涧狎幽鸟。
顾瞻桃源幽,捐佩苦不早。
寄言都城子,来者一何少。
诛茅傥吾遂,庶离寰中扰。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灵隐寺》描绘了游历灵隐寺时的山水景致和清幽氛围。首句“水泛趣已绵”展现了溪流潺潺,增添了游玩的乐趣;“山行路仍窈”则写出山路曲折,引人入胜。接下来,诗人通过“层峦”、“花宫冠林杪”等词描绘了寺庙坐落在高耸的山峰之中,花木繁盛,犹如仙境。
“峭壁概微霄”和“下映楼观小”进一步刻画了山势险峻与建筑的渺小对比,给人以壮观而宁静的感觉。“崖倾树孤撑”和“亭远泉重缭”则描绘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处,泉水环绕,亭台错落。
“萧条僧气閒”和“肃穆人声悄”表现了寺庙的寂静与僧侣生活的清寂,秋暮时分更显宁静。最后一段,诗人感叹自己来迟,未能早些游览,希望更多的人能体验此地的幽美,并表达了归隐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展现出灵隐寺的深邃与静谧,以及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