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楼阁上嵯峨,浅渌浮澌亦自波。
庄叟梦中非一蝶,右军书次失群鹅。
句从永柱思能苦,人在玉壶寒更多。
宴寝凝香归入夜,流苏帐小奈公何。
梅林楼阁上嵯峨,浅渌浮澌亦自波。
庄叟梦中非一蝶,右军书次失群鹅。
句从永柱思能苦,人在玉壶寒更多。
宴寝凝香归入夜,流苏帐小奈公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开篇"梅林楼阁上嵯峨,浅渌浮澌亦自波",通过对梅林楼阁的描述,展现了一个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场景,其中“嵯峨”形容山势之险峻,“浅渌”、“浮澌”则是水波的状貌,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接下来的"庄叟梦中非一蝶,右军书次失群鹅",诗人借用庄子梦蝶和王右军挥洒自如的书法来表达对自由心态的向往。这里的“梦蝶”暗示了超脱物我之见的精神境界,“失群鹅”则是对书法中追求自然流畅的一种写照。
"句从永柱思能苦,人在玉壶寒更多"一句,则转向内省和感慨。诗人通过“永柱”来比喻时间的长久,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中不易觉察到的孤独与寒冷感受。
结尾的"宴寝凝香归入夜,流苏帐小奈公何",则是在描绘一个温馨而又有些许忧伤的情境。诗中的“宴寝”、“凝香”、“流苏帐”,都是对室内生活的一种细腻描写,而“奈公何”则表达了一种无奈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致描绘和对人生感慨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生活态度。
老松生空山,一物无可恃。
得天惟云液,得地惟石髓。
母石而父云,化亿万龙子。
有似石纽圣,剖腹能生启。
禀兹坚劲性,怪怪奇奇起。
势不欲上天,横行云海里。
性石不性木,肯共云生死。
但知极松变,那顾失松体。
一峰踞一龙,万峰万龙倚。
空山风雨来,精灵互神鬼。
苍叟夜叩扃,闭门君勿理。
岁时丰俭若循环,天幸非由拙政然。
一雨虽知为美泽,三登犹未补凶年。
桑阴蔽日交垂路,麦穗含风秀满田。
千里郊原想如画,正宜携酒望晴川。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鸟,令渠述作与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