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丰俭若循环,天幸非由拙政然。
一雨虽知为美泽,三登犹未补凶年。
桑阴蔽日交垂路,麦穗含风秀满田。
千里郊原想如画,正宜携酒望晴川。
岁时丰俭若循环,天幸非由拙政然。
一雨虽知为美泽,三登犹未补凶年。
桑阴蔽日交垂路,麦穗含风秀满田。
千里郊原想如画,正宜携酒望晴川。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丰收与歉收自然规律的理解以及对雨水带来希望的喜悦。诗中以"岁时丰俭若循环"起笔,揭示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农事的周期性变化,强调丰收并非完全依赖于人的拙政(指政绩平庸)。接着,诗人通过"一雨虽知为美泽,三登犹未补凶年",描绘了即使一场好雨也无法立即弥补连续几年的歉收,暗示了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桑阴蔽日交垂路,麦穗含风秀满田"这两句,形象地展现了雨后桑树茂盛、麦田丰收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最后,诗人以"千里郊原想如画,正宜携酒望晴川"作结,表达出在这样的美景中,人们渴望晴朗天气以便出行,举杯共庆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既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也流露出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省事公多暇,虚心景更长。
舍书无可乐,就枕不能忘。
短葛沾肌薄,寒泉沃肺凉。
何当逢靖节,相与话羲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