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踏船头览物华,尘踪一夜伴芦花。
鸡声催淡山头月,鸦阵啼红海面霞。
到岸喧声皆旅舶,隔桥烟火是渔家。
片云忽散萧萧雨,更掩蓬窗听煮茶。
起踏船头览物华,尘踪一夜伴芦花。
鸡声催淡山头月,鸦阵啼红海面霞。
到岸喧声皆旅舶,隔桥烟火是渔家。
片云忽散萧萧雨,更掩蓬窗听煮茶。
此诗描绘了清晨从绍兴城外出发乘船所见之景,细腻地捕捉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首句“起踏船头览物华”,诗人以轻盈的动作启程,眼中满是沿途的美景,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接着,“尘踪一夜伴芦花”一句,将夜晚的静谧与晨光初照下的芦花相映成趣,赋予了自然景象以生命。
“鸡声催淡山头月,鸦阵啼红海面霞”两句,通过鸡鸣与乌鸦的啼叫,巧妙地将时间推进至黎明,山头的月色渐淡,海面上的霞光渐红,生动地展现了日出前后的光影变化,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氛围。
“到岸喧声皆旅舶,隔桥烟火是渔家”描绘了船只靠岸后,码头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而对岸则是渔民的烟火生活,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也突出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宁静。
最后,“片云忽散萧萧雨,更掩蓬窗听煮茶”则以突如其来的细雨和煮茶的场景收尾,既增添了诗的意境,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内心的平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成都山水区,龙宫遗宝石。
苔藓滋古纹,波涛含润色。
骊珠化海榴,神变安可测。
想当听经时,云寒夜堂寂。
蜀中天下险,兵戈屡充斥。
城郭虽已非,此石尚如昔。
京华岁将阑,万里送行客。
时清卫府间,搜奇抚陈迹。
平生独往愿,蹉蛇头半白。
怅望西南天,空惭远飞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