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山中人,不识山中路。
昨夜柴门归,认知前村树。
亦是山中人,不识山中路。
昨夜柴门归,认知前村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居者在雨后的独特心境与体验。通过简练的语言,诗人将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深邃而宁静的意境。
“亦是山中人,不识山中路。”开篇两句,诗人以自谦的口吻,表明自己虽身处山林之中,但对山中的路径却并不熟悉,暗示了探索与发现的欲望。这种看似矛盾的表述,实际上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昨夜柴门归,认知前村树。”后两句则转而描述了一次夜晚归家的经历。诗人从山中归来,经过一夜的沉睡,再次醒来时,对沿途的景物有了新的认识。这里的“前村树”不仅指具体的树木,更象征着诗人对周围环境的重新感知和理解。通过这一转变,诗人传达出一种生命循环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思,即每一次回归都可能带来心灵的觉醒与认知的深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居生活的独特魅力,以及人在自然中不断探索、感知与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是一次自然景观的描绘,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体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的自我认知与成长。
骢马青玉蹄,银鞍碧丝缰。
振鬣忽长鸣,矫矫飞腾骧。
朝发都畿暮荆襄,千里歘忽流电光。
绣衣骑马天上郎,颜如玉洁髯云张。
十年北面侍明主,铁冠白简横秋霜。
九重惠南土,辍此殿陛良。命之持斧振宪纲。
澄清洞庭及湘汉,尽洗阴翳开春阳。
青霄白日上雕鹗,及时功业须奋扬。
我有绝俗意,赠之翠筼筜。
贞姿不柔亦不刚,中虚外直操有常。
隆冬冰雪凛严厉,长与庭柏同苍苍。
交映黄鹄山下之高堂。
清风永昼含琅玕,坐使民物咸阜康。
去年奉敕还江南,东风千里迎归骖。
西昌城西访真境,正值碧桃三月三。
襜襜威仪森鹤氅,却忆仙翁隔蓬阆。
霜鬓酡颜戴鍊师,白玉觞行紫霞酿。
矞云垂彩拂檐端,芝草琅玕绕画栏。
欢言未竟登车去,天涯长忆三珠树。
戴师弟子来日边,清颜皎皎夫容鲜。
问师经年安健好,闭户日咏黄庭篇。
我有高怀在江海,为报而师扫氛霭。
黄茅冈畔会重寻,白鹤峰头定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