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八骠国乐》
《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八骠国乐》全文
唐 / 元稹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歌]韵

骠之乐器头象驼,音声不合十二和。

促舞跳趫筋节硬,繁辞变乱名字讹。

千弹万唱皆咽咽,左旋右转空傞傞。

俯地呼天终不会,曲成调变当如何。

德宗深意在柔远,笙镛不御停娇娥。

史馆书为朝贡传,太常编入鞮靺科。

古时陶尧作天子,逊遁亲听康衢歌。

又遣遒人持木铎,遍采讴谣天下过。

万人有意皆洞达,四岳不敢施烦苛。

尽令区中击壤块,燕及海外覃恩波。

秦霸周衰古官废,下堙上塞王道颇。

共矜异俗同声教,不念齐民方荐瘥。

传称鱼鳖亦咸若,苟能效此诚足多。

借如牛马未蒙泽,岂在抱瓮滋鼋鼍。

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河。

是非倒置自古有,骠兮骠兮谁尔诃。

(0)
注释
骠之乐器:骠国(古国名)的乐器。
头象驼:乐器头部形状像骆驼。
十二和:中国古代音乐的十二律和谐。
促舞:快速紧凑的舞蹈。
趫:形容动作敏捷。
筋节硬:肌肉和关节显得僵硬。
繁辞:复杂的言辞。
名字讹:名称错乱。
千弹万唱:形容演奏歌唱次数极多。
咽咽:声音低沉、不畅快。
傞傞:摇摆不定的样子。
俯地呼天:比喻极度的无奈或求助。
不会:不能被理解或接受。
德宗:唐朝皇帝李适的庙号。
柔远:安抚边远地区的民族。
笙镛:指雅正的音乐,笙是吹奏乐器,镛是大钟。
史馆:负责编写历史的机构。
朝贡传:记录外国朝贡的文献。
太常:古代掌管礼乐的官员和机构。
鞮靺科:分类异族音乐的类别。
陶尧:即尧帝,传说中的圣君。
逊遁:谦逊退避。
康衢歌:民众在康庄大道上的歌声,象征盛世。
遒人:古代传达政令、采集民情的官员。
木铎:铜质响器,用于宣布政令或采集民谣。
洞达:彻底理解。
四岳:古代四方诸侯的总称。
烦苛:繁重的苛捐杂税。
区中:国内,指中原地区。
击壤块:古代的一种游戏,象征太平盛世。
燕及:恩泽遍及。
海外:远方。
覃恩:广施恩泽。
秦霸周衰:秦朝兴起,周朝衰败。
古官:古代的官制和礼乐制度。
王道颇:王道受损,道德政治原则偏离。
共矜:共同夸耀。
异俗:不同的风俗习惯。
声教:通过音乐教化。
齐民:平民百姓。
荐瘥:疾病频发。
鱼鳖亦咸若:连鱼鳖都生活得安乐。
咸若:都很好,安乐。
牛马未蒙泽:比喻百姓还未得到恩惠。
抱瓮:手捧陶罐浇水,比喻辛苦劳作。
鼋鼍:大型水生动物,比喻底层人民。
教化:教育和感化。
源委:源头和流程,比喻事物的本末和发展过程。
是非倒置:对错混淆。
骠兮骠兮:对骠国的称呼,带有感叹意味。
翻译
骏马之国的乐器顶端像骆驼,音调并不符合传统的十二律和谐。
快速的舞蹈跳跃着,肌肉骨骼显得僵硬,复杂的言辞混乱,连名称都变得错乱。
无数次的弹奏与歌唱都显得沉闷压抑,左转右旋只是空洞的摇摆。
他们向地向天的呼唤终究无法被理解,乐曲完成调性变化又能怎样呢?
德宗皇帝深意在于安抚远方民族,因此不使用雅正的钟鼓,而让美女歌舞暂停。
史官将其记载为朝贡的传记,太常寺则将其归入异族音乐的类别。
古代尧帝作为天子,谦逊地倾听民间的康衢之歌。
他还派遣使者手持木铎,走遍天下搜集民谣。
万民的心声都能被透彻理解,四方诸侯也不敢施加繁重的苛政。
他让所有的人在区内击壤游戏,恩泽甚至远达海外。
秦朝霸业之后周朝衰落,古代的礼乐制度废弃,上下阻隔,王道受损。
人们只夸耀不同的风俗被同化,却不想念百姓正遭受疾病的困扰。
传说中连鱼鳖也生活安乐,如果真能如此,确实值得称赞。
好比牛马还未得到滋养,岂能在乎用手捧水去滋养鼋鼍这些水生动物。
教育感化历来有其源流,必须先渡过河流才能到达大海。
是非颠倒自古就有,对于骠国音乐的非议,又有谁能真正责备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其八)中的“骠国乐”。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古代音乐的怀念,以及对于当时音乐失传、流变的哀叹。

诗中开头即描绘了一种异域乐器,形象奇特,却又音声不和谐,十二律所不容。接着描述舞者跳动之急促,筋骨之硬朗,与古代优雅的音乐风格大相径庭。这段落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流行的粗糙、失去古典韵味的音乐的不满。

接下来,“千弹万唱皆咽咽”、“左旋右转空傞傞”,则是对当时音乐演奏技术的批评,认为虽有众多的乐曲与动作,却都显得生硬、无神。诗人感叹这些表演无法触及古人的精神内涵。

“俯地呼天终不会”、“曲成调变当如何”,则是对音乐失传的哀叹,询问这种情况将如何解决。紧接着,“德宗深意在柔远,笙镛不御停娇娥”,表达了诗人希望恢复古代音乐风格的愿望,但现实中却难以实现。

史馆书为朝贡传,太常编入鞮靺科”显示了对历史记载与官方认可的音乐形式的尊重。"古时陶尧作天子,逊遁亲听康衢歌"则提到了古代帝王亲自参与音乐创作和欣赏的美好往事。

“又遣遒人持木铎,遍采讴谣天下过”反映了诗人对广泛搜集民间乐曲以恢复传统的渴望,而"万人有意皆洞达,四岳不敢施烦苛"则是对这种努力的一种肯定。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描述古代帝王如何教化天下、使远方之地也能受到恩泽,强调了音乐在传播文化和教化民众方面的重要作用。"秦霸周衰古官废,下堙上塞王道颇"则是对历史变迁中音乐失传的哀叹。

“共矜异俗同声教,不念齐民方荐瘥”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地区、民族能够通过共同的声音达到文化交流和理解的美好愿景。"传称鱼鳖亦咸若,苟能效此诚足多"则是对这种理想化的音乐教育效果的期待。

最后,“借如牛马未蒙泽,岂在抱瓮滋鼋鼍”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人们尚未受到教化,如同牛马未得甘露的忧虑。而"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河"则是对恢复古代音乐教育传统的决心和信念。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失传文化的怀旧之情。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朝代:唐   字:微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府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少时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虽然一度官至宰相,却在觊觎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划下被贬往外地。
猜你喜欢

梦断

关河迷故国,烽燧倚家园。

雨滴羁人耳,风吹远客魂。

梦断花光寂,灯残鸟语喧。

生理凭谁说,霜怀祇自温。

(0)

咏古八绝·其一伯夷叩马

二老同归一老回,渔竿马首共徘徊。

已知义士应扶去,何事先君未葬来。

(0)

附金十主

阿骨打取阿疏城,按出虎源金号成。

混江赭马随鞭指,朔土黄龙次第平。

山北谁容辽假息,南侵岂俟宋渝盟。

乞买方图分道入,徽钦已驾北辕行。

立楚立齐仍册宋,熙炀继暴岂能撄。

吴山立马人何在,乌禄来燕众始生。

自璟及珣根渐拨,沙虎翻来铁木旌。

三十七辆和林道,五百馀人血泪盈。

当年宋室何如此,守绪辞汴合禁声。

蔡州枉就承麟烬,黑水空辜负马名。

(0)

元帝

拔佞如山贤如石,免冠之后中书册。

八十刚传如臧获,月馀功守曾何惜。

已见中丞城旦髡,独留都尉青蒲席。

牢兮石,累印若绶何家客。

金兮革,铜丸鼙鼓何人摘。

贡匡韦薛俱巾帼,从桥立妃空啧啧。

(0)

仲冬六日发百宜二首·其一

野色虚无判,飞烟近远同。

旌旟霄汉里,人马画图中。

久对霜林碧,徐看晓岫红。

光华随望出,紫气日来东。

(0)

王师以季秋晦拔高明冀露布遂达行畿十绝·其十

功业临淮异姓王,金戈时照赤心光。

已教壁垒传精采,便使乾坤属圣皇。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孙梁 洪昇 郭麐 冯云山 高鹗 乐钧 徐锡麟 沈复 林嗣环 王穉登 刘元卿 憨山德清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