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和·其二》
《又和·其二》全文
宋 / 王之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尘劳汩没老尤顽,遍走岷峨杳霭间。

筋力已疲难报国,田园有计即归山。

何期俗驾经时出,却得浮生数日閒。

已请一麾江海去,故应生入玉门关。

(0)
翻译
世俗事务困扰我,年老更加顽固,足迹踏遍了岷山峨眉的云雾之间。
身体疲惫,难以再为国家效力,有了田园归隐之计,就打算立刻回山。
没想到平日忙碌的生活突然有了闲暇时光。
我已经决定辞官归隐江湖,自然会从玉门关这样的边关之地离开。
注释
尘劳:世俗的劳碌和纷扰。
汩没:淹没,形容深陷其中。
老尤顽:年老而特别顽固。
岷峨:指岷山和峨眉山,代指四川地区。
杳霭:迷茫的云雾。
筋力:体力。
报国:为国家效力。
田园有计:有了归隐田园的打算。
归山:归隐山林。
俗驾:日常繁忙的生活。
经时出:时常外出。
浮生:短暂而无常的生活。
数日閒:数日的闲暇。
一麾:一顶官帽,这里指官职。
江海去:辞官归隐江湖。
玉门关:古代边关,象征远离尘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年官吏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决心。开篇"尘劳汩没老尤顽,遍走岷峨杳霭间"两句,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在世俗纷争中奔波多年的疲惫之情,以及他对自然山水的深厚感情。"筋力已疲难报国"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因年老体弱,无力再为国家效劳的无奈与感慨。

接着,"田园有计即归山"明确了诗人的归隐决心,他渴望摆脱世俗的羁绊,回到自然中去。"何期俗驾经时出,却得浮生数日閒"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抽身于繁忙公务、偶尔享受几日清闲生活的喜悦与珍惜。

最后,"已请一麾江海去,故应生入玉门关"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大气胸襟,还预示着他即将踏上归隐之路,将要离开尘世的喧嚣,进入宁静的山林生活中去。玉门关在古代常被用来比喻边塞或远离尘世的地方,这里象征着诗人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作者介绍

王之望
朝代:宋   字:瞻叔   生辰:1102-1170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猜你喜欢

台湾竹枝词·其八

泉漳一苇便行舟,客侣汀州及广州。

聚水浮萍原是絮,浪花身世竟悠悠。

(0)

台湾竹枝词·其二十

播种无烦攈蓘忙,秋成安坐庆仓箱。

场工早了清閒甚,便理牛车榨蔗糖。

(0)

台湾竹枝词·其三

番女妖娆善雅音,私欢猫踏递情深。

幽窗月色凉如水,每到更阑听嘴琴。

(0)

赤嵌城

几历沧桑劫,孤留赤嵌城。

有人谈往事,到此悟浮生。

地迥云山阔,时平烽火清。

不妨残堞上,高枕听潮声。

(0)

春望

东海膏腴地,今年剧战侵。

弭兵诸将责,宽赋圣人心。

鱼戏春云湿,鼍鸣海气深。

裹疮怜战马,踯躅亦哀吟。

(0)

送范浣浦巡视台湾·其三

十一更长按海图,三千路近接明湖。

未论丹荔黄柑美,先爱青帘画舫无。

凤阙衔恩心北向,兰台惜别客南趋。

绣衣旧使声华在,归望仙槎试问涂。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