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膏腴地,今年剧战侵。
弭兵诸将责,宽赋圣人心。
鱼戏春云湿,鼍鸣海气深。
裹疮怜战马,踯躅亦哀吟。
东海膏腴地,今年剧战侵。
弭兵诸将责,宽赋圣人心。
鱼戏春云湿,鼍鸣海气深。
裹疮怜战马,踯躅亦哀吟。
这首《春望》由清代诗人邹贻诗所作,描绘了战争给大地带来的深刻影响与人民的疾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东海膏腴地”,以“膏腴”形容东海之滨肥沃的土地,开篇即赋予了这片土地以生命力与希望。然而,“今年剧战侵”一句,笔锋一转,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将原本生机勃勃的景象瞬间拉入了阴霾之中。
“弭兵诸将责,宽赋圣人心”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谴责以及对统治者采取措施减轻民众负担的期待。通过“弭兵”(停止战争)与“宽赋”(减轻赋税),诗人寄寓了对和平与公正的向往。
接下来,“鱼戏春云湿,鼍鸣海气深”描绘了一幅春日海洋的生动画面,鱼儿在湿润的春云下嬉戏,海中的鼍(一种类似鳄鱼的动物)发出深沉的鸣叫。这些自然界的生灵虽未直接涉及战争,但它们的存在与活动,映衬出战争阴影下大自然的平静与坚韧,也暗示着即使在动荡时期,生命依然顽强地生长与繁衍。
最后,“裹疮怜战马,踯躅亦哀吟”将视角转向战场上的战马,它们因战争而受伤,痛苦地徘徊,哀鸣声中透露出对和平的渴望。战马作为战争的工具,其命运与人类紧密相连,通过它们的哀吟,诗人表达了对战争无辜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对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热切期盼,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关注社会现实、心系苍生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