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乡归路晚,世迹陷泥深。
老死先通耗,病衰今见寻。
规模高世意,料理住山心。
月在孤峰顶,冻猿时一吟。
道乡归路晚,世迹陷泥深。
老死先通耗,病衰今见寻。
规模高世意,料理住山心。
月在孤峰顶,冻猿时一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晚年在山中庵舍的生活与心境。首句“道乡归路晚”点明了诗人归隐之路的漫长与迟暮之感,暗示着人生的终点即将来临。接着,“世迹陷泥深”一句,以“世迹”比喻尘世的纷扰与束缚,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老死先通耗,病衰今见寻”两句,直接描绘了诗人年老体衰、疾病缠身的现状,同时也预示了生命的终结。这里既有对生命自然规律的接受,也有对死亡的平静态度。
“规模高世意,料理住山心”则展现了诗人高尚的理想追求和对山林生活的热爱。他不仅在物质上准备好了住山的条件,更在精神上有着超越世俗的追求,体现了高远的人生境界。
最后,“月在孤峰顶,冻猿时一吟”以月光洒在孤峰之巅,寒猿偶尔哀鸣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诗人孤独心境的写照。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理想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灼灼东风桃,缟缟西园李。
采采谅匪艰,举手聊漫尔。
云何自束缚,企望邈千里。
齿发易衰谢,岁月不我俟。
抗走京华尘,款曲谢知己。
素心为我倾,瑶琴为我理。
言别用涂长,梦寐相汝尔。
申枨致教言,出处贵正始。
蝼蚁知阴晴,孔翠择栖止。
明珠与珊瑚,乃在沧海底。
努力慎所之,六籍固根底。
再拜寘怀中,察察声在耳。
归雁西北翔,作报心怀耻。
惴惴畏述方,身先鸡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