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人家倚碧岑,鹧鸪啼处落花深。
汲泉煮茗留僧语,种竹生林引凤吟。
缱绻关情禽对语,婆娑生意树交阴。
此中谁是陶弘景,为说经邦济世心。
三两人家倚碧岑,鹧鸪啼处落花深。
汲泉煮茗留僧语,种竹生林引凤吟。
缱绻关情禽对语,婆娑生意树交阴。
此中谁是陶弘景,为说经邦济世心。
这首《山家》由明代诗人陈理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山居图景。诗中以“三两人家倚碧岑”开篇,勾勒出山脚下几户人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碧绿的山峦映衬着屋舍,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
接着,“鹧鸪啼处落花深”,通过鹧鸪的啼声和繁花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山间春意盎然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随后,“汲泉煮茗留僧语,种竹生林引凤吟”两句,展现了山居主人与僧侣之间的友好交流,以及他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通过煮茶、种竹、引凤等细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缱绻关情禽对语,婆娑生意树交阴”则将情感融入自然之中,禽鸟的对话仿佛在诉说着山林间的秘密,树木的婆娑摇曳,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和谐。最后,“此中谁是陶弘景,为说经邦济世心”一句,借用了晋代隐士陶弘景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像陶弘景一样,既能享受山林之乐,又能心怀治国平天下的大志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山家》一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于社会责任的思考。
阑干斗柄摇天东,人间一夜回春风。
注桃染柳岁相似,惟我衰颜非昔红。
可怜逢春不自感,更欲使气惊儿童。
烟郊射雉锦臆碎,水亭供鲙金盘空。
归穿南市万人看,流星突过连钱骢。
高楼作歌醉自写,墨光烛焰交长虹。
人生未死贵适意,万里作客元非穷。
故人夜直金銮殿,僵卧独听宫门钟。
发残不胜冠,齿堕欲废嚼。
譬如亭皋木,秋至叶自落。
岂惟形骸变,意气已非昨。
床隅倚拄杖,壁上挂双屩。
经旬不出户,薄饭羹藜藿。
居然远霜露,因得养腰脚。
年衰固应死,延促未可度。
人之生实难,寿终固为乐。
开卷思千载,阅世等六博。
志士有蹈海,儒生亦投阁。
何如酿浊醪,遇兴时独酌。
半酣望青天,万事付一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