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有一仁人,开府羊荆州。
梁有一仁人,车骑韦严侯。
弱者怀其德,强者伐其谋。
俭慈不敢先,老氏羊所优。
竺教横天来,举世皆荡流。
韦也守中庸,不忮复不求。
晋有一仁人,开府羊荆州。
梁有一仁人,车骑韦严侯。
弱者怀其德,强者伐其谋。
俭慈不敢先,老氏羊所优。
竺教横天来,举世皆荡流。
韦也守中庸,不忮复不求。
这首诗通过对比晋代的羊荆州与梁代的韦严侯两位仁人,展现了他们不同的处世之道和道德品质。诗中提到的“弱者怀其德,强者伐其谋”,意味着仁人往往能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而那些自以为强大的人则更倾向于利用策略来对抗或征服。这种对比强调了仁德的力量,以及在面对权力与策略时,仁德所展现出的优越性。
接着,诗人进一步阐述了羊荆州的节俭与慈爱,以及他所遵循的老子哲学思想。老子主张“俭慈”,即节俭与慈爱并重,这与羊荆州的行为相契合,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智慧。同时,诗中提到的“老氏羊所优”,表明羊荆州对老子哲学的推崇和实践,这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对传统智慧的传承。
随后,诗中引入了佛教的影响,“竺教横天来,举世皆荡流”。这里“竺教”指的是佛教,它从天外(可能象征着外来文化或思想)传入,影响了整个世界。这种影响可能是指社会风气的变化,人们开始追求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最后,诗人提到了韦严侯,称他为“守中庸,不忮复不求”。这表明韦严侯坚守中庸之道,既不过分追求权力也不轻易嫉妒他人。他的行为体现了平衡与和谐,拒绝极端和贪婪,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两位仁人的不同特质和行为,探讨了仁德、智慧、平衡与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外来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它不仅赞美了仁者的美德,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秩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