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新篁共一林,草堂如在碧山岑。
过桥送客无宾主,隔水看云有浅深。
露柱日中停昼影,风琴寒定失清音。
城中好友曾知否,寂寞生涯为许寻。
古木新篁共一林,草堂如在碧山岑。
过桥送客无宾主,隔水看云有浅深。
露柱日中停昼影,风琴寒定失清音。
城中好友曾知否,寂寞生涯为许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首联“古木新篁共一林,草堂如在碧山岑”以“古木”与“新篁”并列,既展示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草堂仿佛隐匿于碧绿的山峦之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
颔联“过桥送客无宾主,隔水看云有浅深”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而又超然的境界。过桥送客,宾主分离,象征着人生的离合聚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接纳。而“隔水看云”,则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视角,云的浅深变化,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情趣。
颈联“露柱日中停昼影,风琴寒定失清音”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露柱和风琴赋予生命,它们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露柱在正午时分停止了投影,风琴在寒冷中失去了清脆的声音,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
尾联“城中好友曾知否,寂寞生涯为许寻”则表达了诗人对城市中好友的思念,以及自己选择的寂寞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问,那些城中的好友是否理解他这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方式?这一问,既是对友人的关怀,也是对自己选择的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是一首富有哲思意味的作品。
我生宣尼后,雅意窥道源。
雕虫愧小技,鱼蠹综群言。
空玄费研剖,怅怅岐路繁。
幸兹先觉者,秉铎开蒙昏。
幽讨濂与洛,上穷羲与轩。
秋空发灵籁,水落见天根。
吾无隐乎尔,目击教巳存。
虚往而实归,玄亭何足论。
记取瀛洲会,风规百世尊。
依依重依依,不忍生别离。
别离巳可悲,况值秋风时。
柳衰不堪折,情苦不堪说。
愿妾为小星,君身化明月。
明月贴天飞,小星恒相随。
月出星随出,月归星亦归。
莫学秋□妻,相逢不相识。
生者固可惭,死者亦何益。
赫赫陇西杰,奕叶何光辉。
一门见三子,不同乡里儿。
三妇名家姝,玉貌长蛾眉。
大妇居中堂,夜织流黄机。
中妇具朝餐,泉出江鱼肥。
小妇二十馀,金刀新制衣。
青松与女萝,百岁欣相依。
未及白头日,双凤俄分飞。
入房洗粉黛,岂复施珠玑。
盘龙掩明镜,宾鹤琴中悲。
生既不同室,死则须同归。
鸿雁犹有信,妇道安可暌。
残灯冬夜长,素月光徘徊。
共绩还共语,白玉当不灰。
有子官已高,少壮忽复衰。
丈夫少气节,恒惧白刃威。
女子乃如上,盐山同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