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出北郭门,旷望北邙里。
白杨何萧萧,悲风鸣野水。
荒径饶蒺藜,狐狸窜其垒。
遥听振铎歌,旁瞻匍匐子。
素车及丹旐,累累冢相似。
汉骑投秋藓,秦马悲寒枳。
不辨贤与愚,安知誉复毁。
来者胡纷纷,同尽丘山阯。
一谢春阳徂,永闭幽宫止。
借问平生亲,持杯昨谁是。
朝出北郭门,旷望北邙里。
白杨何萧萧,悲风鸣野水。
荒径饶蒺藜,狐狸窜其垒。
遥听振铎歌,旁瞻匍匐子。
素车及丹旐,累累冢相似。
汉骑投秋藓,秦马悲寒枳。
不辨贤与愚,安知誉复毁。
来者胡纷纷,同尽丘山阯。
一谢春阳徂,永闭幽宫止。
借问平生亲,持杯昨谁是。
这首诗描绘了对死亡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清晨走出北城门,远眺北邙山,眼前景象凄凉,白杨树萧瑟,悲风吹过野水,营造出一种肃穆哀伤的氛围。荒径旁长满蒺藜,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易逝,狐狸在废弃的土堡中藏匿,象征着死亡的临近。
接着,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丧钟声和哀歌,看到人们低头行走,仿佛是前往墓地。白色的丧车和红色的灵幡,排列成行,与一个个相似的坟冢形成对比,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必然。汉代的战马和秦时的战车,被秋苔覆盖,寒枳悲鸣,象征着历史的流逝和时间的无情。
诗人感叹,无论生前是贤是愚,最终都归于尘土,无法分辨。面对死亡,人们纷纷前来悼念,但最终都将化为黄土。春天的阳光终将逝去,生命永远被囚禁在幽暗的地下。最后,诗人询问,那些曾经亲密的朋友,如今又有谁能够举杯相庆?
整首诗通过描绘丧葬场景,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死亡不可避免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