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人杀二子,以血衅吴钩。
吴钩虽有灵,吴王何用求。
父子恩既断,君臣义难保。
不如佩仁义,防身到终老。
吴人杀二子,以血衅吴钩。
吴钩虽有灵,吴王何用求。
父子恩既断,君臣义难保。
不如佩仁义,防身到终老。
这首诗《吴钩行》由明代诗人徐庸所作,通过“吴人杀二子,以血衅吴钩”开篇,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面,揭示了权力与亲情之间的冲突。诗中“吴钩虽有灵,吴王何用求”,表达了对权力欲望的质疑,暗示了即使拥有强大的武器,也无法弥补道德和人性的缺失。
接着,“父子恩既断,君臣义难保”两句,深化了主题,指出在权力斗争中,最珍贵的人伦关系往往被无情地割裂,即便是至高无上的君王也无法保证忠诚与亲情的完整。最后,“不如佩仁义,防身到终老”则提出了一个道德上的选择,即以仁义为伴,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全,而非依赖外在的权势与武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探讨了权力、道德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权力斗争中个人与社会可能面临的悲剧。它提醒人们,在追求权力的同时,不应忽视道德与人性的价值,否则可能会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敢向清时怨不容,直嗟吾道与君东。
坐谈足使淮南惧,归去方知冀北空。
独鹤不须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
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