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门外东风雪洒裾,山头回首望三吴。不应弹铗为无鱼。
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元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浣溪沙·送梅庭老赴上党学官》。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梅庭老前往上党任职的情景。首句“门外东风雪洒裾”以雪景渲染离别的氛围,东风带着雪花轻轻拂过友人的衣襟,显得清新而凄凉。次句“山头回首望三吴”,通过友人站在山头回望故乡三吴之地,表达了他对故土的依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不应弹铗为无鱼”引用战国时冯谖的故事,暗示友人不必因暂时的困境而忧虑,暗示他此去上党定能有所作为。“上党从来天下脊”,进一步赞美上党地理位置的重要,犹如脊梁般支撑着天下,预示友人在那里将有广阔的舞台。最后,“先生元是古之儒”肯定友人的儒者身份,希望他在新的职位上能秉持儒家精神,发挥教化作用。
“时平不用鲁连书”暗指在太平盛世,友人无需效仿鲁仲连那样的隐士行为,而是应积极投身于仕途,为国家效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鼓励,也寄寓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此日登高处,千岩锦树稠。
无人嘲落帽,有客赋悲秋。
忽忽尘中老,匆匆物外游。
江湖空极目,不尽古今愁。
执手何草草,送君千里道。
君行入脩门,披胆谒至尊。
问君此去谈何事,袖有谏书三万字。
明堂封禅不要论,智名勇功非所敦。
愿言中兴圣天子,脩政攘夷从此始。
深仁大义天与通,农桑万里长春风。
朝纲清夷军律举,边屯不惊卧哮虎。
一朝决策向中原,著鞭宁许他人先。
端居感物化,怅恨不出游。
赋诗往追亡,顾得杂佩酬。
结绶光陆离,缊袍非所羞。
终然抱耿耿,尼父悲东周。
凄凉尊犍崖,望想沧浪舟。
低徊不得去,寂寞将焉求。
安知崔蔡徒,考槃共斯丘。
为我挥素壁,报君当紫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