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何草草,送君千里道。
君行入脩门,披胆谒至尊。
问君此去谈何事,袖有谏书三万字。
明堂封禅不要论,智名勇功非所敦。
愿言中兴圣天子,脩政攘夷从此始。
深仁大义天与通,农桑万里长春风。
朝纲清夷军律举,边屯不惊卧哮虎。
一朝决策向中原,著鞭宁许他人先。
执手何草草,送君千里道。
君行入脩门,披胆谒至尊。
问君此去谈何事,袖有谏书三万字。
明堂封禅不要论,智名勇功非所敦。
愿言中兴圣天子,脩政攘夷从此始。
深仁大义天与通,农桑万里长春风。
朝纲清夷军律举,边屯不惊卧哮虎。
一朝决策向中原,著鞭宁许他人先。
这首诗是宋代朱熹所作的《送张彦辅赴阙》。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张彦辅即将赴京的深厚情感和对其使命的深切期待。诗人以“执手何草草,送君千里道”开篇,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离别时的匆忙与不舍。接着,诗人想象张彦辅进入京都,向皇帝陈情献策的情景,通过“君行入脩门,披胆谒至尊”这一句,展现了张彦辅忠诚与勇敢的形象。
在诗的后半部分,朱熹对张彦辅提出了期望,希望他能为国家的中兴贡献智慧与力量,通过“愿言中兴圣天子,脩政攘夷从此始”表达出对国家治理和对外政策的建议。诗人还提到,张彦辅应秉持“深仁大义”,以农桑之业推动国家发展,强调政治清明与军队纪律的重要性,以及边境安全的保障。最后,“一朝决策向中原,著鞭宁许他人先”表达了对张彦辅能够果断决策,引领国家前进的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也蕴含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展现了宋代士人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
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闱。
落叶惊衰鬓,清霜换旅衣。
时来矜早达,事往觉前非。
体道徒推理,防身终昧微。
故人金华省,肃穆秉天机。
谁念江汉广,蹉跎心事违。
我泛潇湘浦,君行指塞云。
两乡天外隔,一径渡头分。
雨暗江花老,笳愁陇月曛。
不堪来去雁,迢递思离群。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