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行洲渚外,江路苦烟迷。
白露不相引,流萤空自低。
渔村无浦口,人语似林西。
不寐孤篷下,惊心水鸟啼。
暮行洲渚外,江路苦烟迷。
白露不相引,流萤空自低。
渔村无浦口,人语似林西。
不寐孤篷下,惊心水鸟啼。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行舟于江边洲渚的凄迷景象,充满了孤独与哀愁的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夜色中江面的生动画面。
首句“暮行洲渚外”,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晚行走在江边的洲渚之外,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静谧幽深的氛围。接着,“江路苦烟迷”一句,通过“苦烟迷”三字,形象地描绘出江边烟雾缭绕、视线模糊的情景,增加了画面的朦胧感和神秘感。
“白露不相引,流萤空自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白露的冷寂与流萤的微弱光芒形成鲜明对照,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与孤独。白露象征着寒冷与清冷,而流萤虽小,却在黑暗中闪烁,试图寻找一丝光明,但最终只能“空自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
“渔村无浦口,人语似林西”两句,通过“无浦口”的渔村和远处似从林西传来的人语声,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有人陪伴的情感。渔村的宁静与人语的遥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最后,“不寐孤篷下,惊心水鸟啼”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在孤零零的篷下难以入眠,被水鸟的啼叫声惊醒,这种孤独与不安的情绪跃然纸上。水鸟的啼叫,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江边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面对世事变迁时的孤独与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又匆匆、送君南浦,离心无限愁思。
高堂垂白儿童幼,要妾扶持调理。君但记。
恁陌上、层楼凝睇人常倚。风尘况味。
叹负米行踪,劳薪生计,谁念倦游子。斜阳里。
遥指关河迢递。潮寒休滞双鲤。
门前绿遍垂杨树,何日系君归骑。花月底。
怕镜里、春红容易添憔悴。年华似水。
盼捧檄归来,板舆同奉,把盏共君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