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木,一日一枝衔未足。
口血沾濡枝忽荣,化作扶桑向旸谷。
扶桑枝枝有一日,一日未终一日出。
人间十日不妨多,后羿弯弓休更弹。
日光倘肯照心肝,但教烧得海水乾。
海水乾时精卫死,魂作一金乌,与日相终始。
西山木,一日一枝衔未足。
口血沾濡枝忽荣,化作扶桑向旸谷。
扶桑枝枝有一日,一日未终一日出。
人间十日不妨多,后羿弯弓休更弹。
日光倘肯照心肝,但教烧得海水乾。
海水乾时精卫死,魂作一金乌,与日相终始。
这首《精卫词》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以精卫填海的神话为背景,借以抒发诗人对理想与追求的执着与坚韧。
诗中以“西山木”起笔,形象地描绘了精卫鸟衔木填海的艰辛过程,其“一日一枝”的努力虽微小,却蕴含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精卫鸟的口血滴落,不仅滋养了树木,也象征着牺牲与奉献。化为“扶桑”,向着“旸谷”(太阳升起的地方)生长,寓意着希望与光明的不断追寻。
“扶桑枝枝有一日,一日未终一日出”一句,巧妙地将时间概念与精卫的努力结合,强调了每一刻的坚持都孕育着新的开始。诗人借此鼓励人们,即使面对长时间的挑战,也不应放弃,因为每一次尝试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
“人间十日不妨多,后羿弯弓休更弹”则表达了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权力的批判,呼吁人们珍惜和平与和谐的生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与破坏。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最后,“日光倘肯照心肝,但教烧得海水乾。海水乾时精卫死,魂作一金乌,与日相终始”这一段,将自然现象与精卫的精神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正义与真理的不懈追求。精卫最终化为金乌,与太阳共存,象征着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理想与信念将永恒闪耀。
整首诗通过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坚持与牺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冰壶碾破一轮秋,杯吸长鲸笔挽牛。
大地山河明色界,九天宫阙耀琼楼。
香浮蟾桂今犹古,曲按霓裳乐易愁。
四海清光无不照,何须天柱一峰游。
踏开松径几层阴,一勺寒泉洗客心。
高处天风吹面冷,险边石磴警人深。
祠尊范像香烟润,碑刻唐诗藓晕侵。
鸟道更通幽绝处,恨无足力可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