峭寒随马,指疏林尽处,暝投孤驿。
短榻尘栖风自扫,酒薄禁愁无力。
窗纸蓬飘,炉灰荻冷,灯闪题诗壁。
燕南赵北,可怜今夕何夕?
凝想箫鼓春城,园香倚醉,多少闲踪迹。
梦影迷离天未晓,铃语东风催客。
印月虚廊,敧梅小院,到此都休忆。长安近否?
夜阑应有人说。
峭寒随马,指疏林尽处,暝投孤驿。
短榻尘栖风自扫,酒薄禁愁无力。
窗纸蓬飘,炉灰荻冷,灯闪题诗壁。
燕南赵北,可怜今夕何夕?
凝想箫鼓春城,园香倚醉,多少闲踪迹。
梦影迷离天未晓,铃语东风催客。
印月虚廊,敧梅小院,到此都休忆。长安近否?
夜阑应有人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旅人独宿驿站的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思乡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环境的凄清、内心的孤独以及对远方的思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峭寒随马”,开篇即点明了季节与氛围,寒气随着行人的步伐而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意境。“指疏林尽处,暝投孤驿”,描述了旅人在昏暗中寻找落脚之处的情景,表现出旅途的艰辛与孤独。“短榻尘栖风自扫,酒薄禁愁无力”,写出了旅人简陋的住宿条件和难以排遣的忧愁,酒力微薄,无法驱散心中的愁绪。“窗纸蓬飘,炉灰荻冷,灯闪题诗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寂静,同时通过“题诗壁”这一细节,透露出旅人内心深处的寂寞与情感寄托。“燕南赵北,可怜今夕何夕?”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接下来,“凝想箫鼓春城,园香倚醉,多少闲踪迹”,转而想象春城中的热闹景象,与当前的孤独形成对比,更加强化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处境的无奈。“梦影迷离天未晓,铃语东风催客”,梦境与现实交织,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停滞,但现实的紧迫感却催促着旅人继续前行。“印月虚廊,敧梅小院,到此都休忆”,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过往美好回忆的暂时放下,以及对前方未知旅程的平静接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秋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旅人内心的孤独、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萤火能自照,不过乘幽阴。
鹪鹩共翱翔,不过守榆林。
操舟泛溪曲,岂知沧海深。
蹑足登邱陵,其如泰山岑。
初逢辽东豕,大笑长歌吟。
及闻井底蛙,乃识么么心。
茫茫天宇阔,何者非胸襟。
偶然集丝粟,未足誇蹄涔。
桔槔逢大旱,能如沛甘霖。
章亥步九垓,不□尺与寻。
列仙赏珠树,岂但桃花浔。
周公与仲尼,耿耿千载钦。
仲尼不自圣,周公不自任。
后世大树翁,仰止飞丹忱。
寄语怀古人,有酒长自斟。
滇东一望无烟烽,鲁溪镇节歌儿童。
一帘如水澈底冽,百鍊似铁空炉红。
闻道点苍西特起,灵飘秀技耸海宇。
策马不惮骋十里。
云蒸石骨千窍奇,雪积朱炎万野洗,坚不磷兮白不滓。
地为河岳人之理,天涯相伴真尔汝。
朝摘山巅天上星,暮濯山麓海之洱。
景高足称两止止,凌虚气岸实相倚。
忽来山势高巃嵷,凭高亦任云荡胸。
八荒四海来双瞳,烟消云散清太空。
作文赠者谁宗工,文气清劲山争雄。
石纹耿耿雪荧荧,读之海内惊高风。
天书忽报来九重,滇氓忧驾离匆匆。
食祝不用图翁容,日日见山如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