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杨柳色,暮作芙蓉好。
春风若有情,江山相逐老。
朝为杨柳色,暮作芙蓉好。
春风若有情,江山相逐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图,通过对景物变化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情感和哲理。首句“朝为杨柳色”直观地表达了春天早晨杨柳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淡绿色泽,这种颜色的变化是由时间和光线的变幻而生的,彰显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紧接着,“暮作芙蓉好”则描绘了傍晚时分,荷花竞相开放,展示其美丽的景象。芙蓉(即荷花)在这时刻变得格外引人注目,其“好”的状态不仅形容了花的美丽,也暗示了一天之内自然界的另一番风光。
第三句“春风若有情”则是诗人的感慨,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风赋予情感,让其仿佛成为有意识、能够感知和表达感情的一种存在。这种拟人化增添了诗中的情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自然界的理解与体验。
最后一句“江山相逐老”则是一幅时间流转、万物更新换代的画面。江水和山峦在岁月的长河中共同经历着世事的变迁,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关于永恒与变化并存的哲理。这句话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自然界不朽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深切的情感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思考。
秋风吹客衣,归思入梦寐。
相逢在千里,一饮胜百醉。
果脯随分列,不减到家味。
平生金石心,颠倒独莫弃。
何时不搔首,共话医国计。
恨未得杞梓,欲把斤斧试。
尘埃鞋履穿,各走车马地。
唯兹栖栖怀,酒碗可以慰。
吴宫故墅,是天开图画。缥缈层云出飞榭。
隐隐楼空翠巘,水绕芜城,平畴迥,点染霜林凋谢。
越来溪上雁,声切阑干,似觅胥门怨吴霸。
属镂沈,香溪断,梦散云空,千年外、等是渔樵闲话。
但极目荒台郁苍烟,衰草里、又还夕阳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