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宫故墅,是天开图画。缥缈层云出飞榭。
隐隐楼空翠巘,水绕芜城,平畴迥,点染霜林凋谢。
越来溪上雁,声切阑干,似觅胥门怨吴霸。
属镂沈,香溪断,梦散云空,千年外、等是渔樵闲话。
但极目荒台郁苍烟,衰草里、又还夕阳西下。
吴宫故墅,是天开图画。缥缈层云出飞榭。
隐隐楼空翠巘,水绕芜城,平畴迥,点染霜林凋谢。
越来溪上雁,声切阑干,似觅胥门怨吴霸。
属镂沈,香溪断,梦散云空,千年外、等是渔樵闲话。
但极目荒台郁苍烟,衰草里、又还夕阳西下。
这首《洞仙歌》是宋代词人黄载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吴宫遗迹的画面。词中以"吴宫故墅"为背景,犹如天然画卷展开,层云缭绕在古老的飞檐之上,显得虚无飘渺。楼阁虽空,但仍保留着翠色山峰和流水环绕的景象,远处的田野和凋零的霜林增添了岁月的沧桑感。
词中的"越来溪上雁",通过大雁的哀鸣,似乎在诉说着昔日吴国霸业的消逝,以及伍子胥的遗恨。"属镂沈,香溪断",暗指吴王阖闾的剑沉没,香溪也仿佛中断了往昔的繁华。词人感叹这一切都已成为千年之前的渔樵闲谈,只有那荒凉的台阁、苍烟、衰草和夕阳,依然在诉说着历史的流转。
整体来看,黄载以细腻的笔触,将吴宫遗迹的壮丽与衰败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过往辉煌的怀念。
明月不照夕,灯火乱星球。
一片娇波沈碧,短艇小虹桥。
夜久阑干倚遍,安得铜琵铁板,水调唱歌头。
切切小弦语,欸乃一声遥。空俛仰,廿年事,一浮沤。
堤柳多应相识,涴地不禁秋。
远忆苏翁菜圃,聊拥卧龙尘榻,不是宝钗楼。
丹灶起无地,长揖谢浮邱。
麾不江分,遮仍尘起,到今谁更珍重。
回首离亭,一握记劳题送。
痛汉苑、宝箧都捐,枉宋殿、草书曾讽。摇动。
料乘鸾仙子,也惊春梦。已作江南骨董。
等顾绣谈笺,坐乖时用。素月流天,剩有圆灵还共。
尽从此、香被蟫销,端不许、墨遭蝇弄。清供。
怆云飞叶下,那年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