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低覆薜萝阴,涧户虚窗忆醉吟。
书寄远公林下偈,调高中散竹边琴。
药栏春去啼禽换,茶灶秋来落叶深。
别后此情何所似,题封一寄故人心。
石桥低覆薜萝阴,涧户虚窗忆醉吟。
书寄远公林下偈,调高中散竹边琴。
药栏春去啼禽换,茶灶秋来落叶深。
别后此情何所似,题封一寄故人心。
这首明代诗人王称的《寄鸣秋赵山人兼似幻居閒士》描绘了一幅幽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石桥低覆薜萝阴”,以石桥被青藤覆盖,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宁静的氛围,暗示着山居的隐逸生活。次句“涧户虚窗忆醉吟”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在山中醉酒吟诗的回忆,流露出淡淡的怀旧之情。
第三句“书寄远公林下偈”,通过寄送书信的方式,传递给远方的赵山人禅宗的诗句,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精神交流。第四句“调高中散竹边琴”,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以琴声的高雅和自然的和谐相映成趣。
“药栏春去啼禽换,茶灶秋来落叶深”两句,通过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时光流转,岁月如梭,也寓含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关切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别后此情何所似,题封一寄故人心”,直接抒发了诗人与赵山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通过书信寄托的深深情谊。
整首诗以景寄情,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江生突兀扬文风,千奇万怪难与穷。
博物岂惟精尔雅,识字何止过扬雄。
古心已出丘索上,邃旨或与神明通。
求深索隐苦不置,一言忌使流俗同。
令弟大篆逼钟鼎,绝艺耻作斯邕等。
生也为文遣弟书,一出皆称二难并。
纵有楚史不可读,满堂观者徒张目。
少年往往致讥评,生也不言但扪腹。
君不见好丑从来安可期,豪杰有时翻自疑。
伯牙竟为知音惜,卞氏能无抱璞悲。
请君宝此无易辙,圣人复起当相知。
芳春骤青骊,遨游楚江滨。
道旁若堂封,云是吕王坟。
衢路化陌阡,台馆尽烧焚。
阴风啸寒鸱,古隧翔狐群。
牛羊牧其巅,淩藉日缤纷。
生存华屋居,嫔妾从如云。
一朝寱重泉,贵贱何由分。
庞公困陇亩,耕稼良已勤。
谁知千载后,史册播馀芬。
且食蛤蜊,那知奴价高于婢。
裸衣亭上大声呼,何与痴人事。年少疏狂意气。
叹此日、消磨尽矣。风沙裘剑,莽莽天涯,竟无知己。
仰屋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
不如鱼鸟见流连,肆意酣歌耳。客舍西风又起。
忆故国、莼鲈正美。几时归去,一棹飘然,五湖烟水。
远天如梦,恁荒寒、点出碧芜村。
依约江南归路,昨夜逗春痕。
报与枝头消息,问窗前、小立几黄昏。
料空山孤鹤,月明无主,独自守柴门。
数遍旗亭长短,向天涯、我亦怅离樽。
直待东风人日,清怨与同论。
纸帐朝来依旧,怪石肠、不似旧温存。
莫图中回首,关山容易笛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