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淳化中朝会二十三首·其二又六变》
《淳化中朝会二十三首·其二又六变》全文
宋 / 郊庙朝会歌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声教方柔远,瓯闽礼可招。

献图连日际,归国象江潮。

抚运重熙盛,提封万里遥。

还同有虞氏,文德格三苗。

(0)
注释
声教:教化之声。
柔远:安抚远方。
瓯闽:古代中国东南沿海地区。
礼可招:礼仪足以吸引。
献图:献上地图。
归国:回归祖国。
象江潮:比喻盛大壮观。
抚运:治理国家。
重熙:盛世。
提封:疆域。
万里遥:辽阔万里。
有虞氏:上古有虞部落。
文德:文明和德行。
格三苗:感化三苗(古代南方部落)。
翻译
刚刚传播的教化还在安抚远方,瓯闽之地的礼仪足以招徕四方
连续多日献上地图,如同江潮涌动,象征回归的壮丽景象
治理国家注重运筹帷幄,如今繁荣昌盛,版图辽阔无边
如同上古有虞氏时代,以文明德行感化那些未开化的部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盛世图景,展现了皇权的辽远和强大,以及文化教育的推广。"声教方柔远"表明了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已经扩散到边远地区,而"瓯闽礼可招"则意味着偏远的地方也能接受到中央的礼仪之教。

"献图连日际"可能指的是地方向朝廷进献地理图册,表示对中央的忠诚和地方行政的清明。"归国象江潮"则是比喻归顺朝廷如同江水归海,自然而然。

"抚运重熙盛"表达了国家治理的繁荣与强盛,而"提封万里遥"则描绘了一位掌握着广阔疆域的君主形象,显示出国力的强大和领土的辽阔。

"还同有虞氏"可能是指古代圣王虞舜的故事,而"文德格三苗"则是说文化教化的力量能够征服最为蛮荒的三苗之地。整首诗通过这些意象,赞颂了一个统一、强盛、文化昌明的时代。

作者介绍
郊庙朝会歌辞

郊庙朝会歌辞
朝代:宋

猜你喜欢

雨中

春泥得雨滑于镜,晓树带云淡似图。

只作寻诗看便了,梅花曾识灞桥驴。

(0)

马令园中本,移来村墅中。

太官令却献,黄帕不来封。

(0)

听琴

宁食三斗尘,不受缓歌双黛颦。

宁食三斗葱,不受急管融春风。

吾二三子相知心,平时比之双南金。

扣门剥啄倒屐出,喜我谓我山水淫。

墙头呼酒意颇急,何以侑之霹雳琴。

太虚为室月为烛,悠然此意无古今。

山空江静夜如水,但见四岸花木深。

大声久不入众听,谁复好古同风襟。

自非我辈但痴坐,哙等之俗难砭针。

(0)

次韵程少章投赠

十稔眠半村,一醉子万象。

向来此方寸,甚矣似元亮。

钓石自寒烟,谁知太公望。

北山忽移文,猿鹤费寻访。

老夫竟何有,豪夺牛背上。

时时梦中归,樵笛故悲壮。

始予斥祈下,天地方絪缊。

纲常几何在,枭啸千乾文。

林希亦入耳,掷笔争书勋。

群憸并附和,四面皆楚军。

当时此事集,不可夷狄闻。

风雷忽飞厉,圣矣尧舜君。

方今紫宸朝,落落尽圭璧。

予虽草茅士,亦有二三策。

不愁衫故青,所恨头尽白。

古人如可作,雅欲分半席。

谁当为斧斤,恐不中柱石。

一官乞閒外,此计吾已必。

平生刚直胸,不肯偶土木。

谏书上文石,亲见天穆穆。

诸贤忍不言,诺诺恐非福。

急回狂澜倒,何啻焦釜沃。

如闻左珰横,尔音乃金玉。

因声讯诸贤,往事炳如烛。

蹇驴灞桥雪,可人天一方。

理乱了不闻,衫袖走郎当。

老石卧白云,采蕨山之阳。

谨毋事笔砚,霜月雕肝肠。

买船予亦东,一棹摇寒光。

当洗老瓦盆,迟君醉溪堂。

(0)

再用韵约式之

已扫秋庭月,蹇驴来未来。

一官连我俗,双眼向谁开。

书癖工为祟,诗穷不受催。

是中惟酒可,到手莫停杯。

(0)

争棋

江南底处无杨柳,海内何人解诗酒。

春蓑雨湿蕙烟寒,閒却鸥沙钓竿竹。

塞云漠漠方笞兵,油幢安用白面生。

东山屐齿藓花绿,鹤唳风声到棋局。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