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楼馆拂云开,万瓦含风接上台。
短晷渐随阳漏长,长江元傍海开来。
云山叠叠春千里,世事悠悠日几回。
倚遍阑干思无限,黄金谁筑最高台。
新晴楼馆拂云开,万瓦含风接上台。
短晷渐随阳漏长,长江元傍海开来。
云山叠叠春千里,世事悠悠日几回。
倚遍阑干思无限,黄金谁筑最高台。
这首《春晴登楼》由明代诗人陆深所作,描绘了春日晴朗之下的楼阁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新晴楼馆拂云开”,描绘了雨后初晴,楼阁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着“万瓦含风接上台”一句,通过描述屋顶瓦片在微风中的摇曳,与远处的高台相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短晷渐随阳漏长”中,“短晷”指的是短暂的日影,随着太阳的升高,日影逐渐拉长,暗示时间的流逝。“长江元傍海开来”则以长江的源头追溯至大海,象征着自然界的循环不息,同时也暗喻人生的无尽旅程。
“云山叠叠春千里,世事悠悠日几回”两句,将眼前的云山与心中的世事相联系,春日的美景与人生的沧桑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最后,“倚遍阑干思无限,黄金谁筑最高台”两句,诗人站在楼台上,思绪万千,感叹于世间繁华易逝,黄金筑成的高台虽美,却难以持久,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南楼春一望,云水共昏昏。
野店归山路,危桥带郭村。
晴烟和草色,夜雨长溪痕。
下岸谁家住,残阳半掩门。
吴歌咽深思,楚客怨归程。
寺晓楼台迥,江秋管吹清。
早潮低水槛,残月下山城。
惆怅回舟日,湘南春草生。
芊芊远郊外,杳杳春嵓曲。
愁处映微波,望中连净绿。
日暮藉离觞,折芳心断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