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元龙气,伊谁踞上床。
秋星明杕杜,河水怯衣裳。
宝剑书声穆,青衫草色凉。
短垣森竹箭,秀出陆生庄。
百尺元龙气,伊谁踞上床。
秋星明杕杜,河水怯衣裳。
宝剑书声穆,青衫草色凉。
短垣森竹箭,秀出陆生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独特感悟。首联“百尺元龙气,伊谁踞上床”以夸张的手法,将元龙(三国时期的人物)的豪气比作百尺高楼之气,引人遐想,同时提出疑问,暗示了诗中人物的非凡身份或精神境界。接下来的“秋星明杕杜,河水怯衣裳”,运用对比手法,秋夜的繁星与河水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怯衣裳”这一细节,巧妙地描绘了河水在夜晚的柔美与温婉。
“宝剑书声穆,青衫草色凉”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宝剑的冷峻与书声的宁静相互映衬,青衫的朴素与草色的清凉相得益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最后,“短垣森竹箭,秀出陆生庄”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短墙之后是茂密的竹林,仿佛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与开头的豪情壮志形成了呼应,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赞美,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足疾三年只杜门,孤怀如月耿朝昏。
同风不昧古人意,此道当期老者论。
露地白牛纯到角,雪山香草细和根。
苏州未解吾家事,夜对高僧无一言。
泯泯众人中,不与一人共。
阒尔居闲房,俨若临千众。
是谓有恒人,一心无二用。
东山早尝学,身行而口诵。
久之如善射,纵横无不中。
魔外作姻亲,蛇虎为伯仲。
离歌无可言,出此以为送。
君不见东山老人僧中月,法惟直指初无说。
有众如云来不休,有饭如山供不彻。
印道人,善时节,不持应器循门乞。
只募同心一万人,请将大地为檀越。
或宽平,或曲折,与我福田衣不别。
二彼虽无施受心,万斛千仓从此出。
若见闻,宜猛烈。莫守从前悭吝穴。
些儿信种落其中,遍界灵苗齐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