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防瓠子挠西京,向者河堤役不宁。
胡虏任教流就下,始知谈舌误朝廷。
宣防瓠子挠西京,向者河堤役不宁。
胡虏任教流就下,始知谈舌误朝廷。
这首绝句以深沉的历史反思和对权力与自然力量对比的洞察,展现了洪适独特的思考视角。首句“宣防瓠子挠西京”,运用了典故,瓠子是古代黄河的一处险要,此处借指黄河泛滥对京城的威胁,表达了对历史中因防洪不力导致的灾难的回顾。次句“向者河堤役不宁”,紧承上句,揭示了过去治理黄河工程的艰难与不安定,暗含对过往治水政策的反思。
后两句“胡虏任教流就下,始知谈舌误朝廷”,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胡虏”泛指外敌,也隐喻着自然界的不可控力量。诗人认为,面对黄河的泛滥,无论是外敌还是自然的洪水,都让朝廷的决策显得无力和错误。尤其是“谈舌误朝廷”,形象地批评了那些只会空谈而不切实际的言论,导致了国家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的应对失策。整首诗通过历史事件的回顾,警示后人应重视实际问题,避免空谈误国,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政治智慧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
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