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漂摇落酒杯。
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
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
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
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漂摇落酒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时的复杂情感与深沉思考。首联“伏枕空林积雨开,旋因起色一登台”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雨后初晴,空气清新,诗人从卧榻起身,精神为之一振,决定前往高处欣赏这难得的美景。颔联“大清河抱孤城转,长白山邀返照回”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如蜿蜒的河流环绕着孤独的城市,长白山在夕阳余晖中显得格外迷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阔的氛围。
颈联“无那嵇生成懒慢,可知陶令赋归来”引用了历史人物嵇康和陶渊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在现实中的无奈与渴望逃避世俗的心态。尾联“何人定解浮云意,片影漂摇落酒杯”则是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莫测的感慨,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生活态度,通过饮酒来寄托自己的思绪,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其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貔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圣人与天通,有诏宽狱市。
好语夜喧街,湿云朝覆砌。
纷然退朝后,色映宫槐媚。
欲誇剪刻工,故上朱蓝袂。
我方执笔侍,未敢书上瑞。
君犹伏阁争,高论亦少慰。
霏霏止还作,盎盎风与气。
神龙久潜伏,一怒势必倍。
行当见三白,拜舞欢万岁。
归来饮君家,酣咏追《既醉》。
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
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
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
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
如此朝朝还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