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西邻好,当时及老成。
浮云随雨散,春草入秋生。
旧俗悲前事,新愁惑旅情。
哑哑乌鹊语,犹作故林声。
不见西邻好,当时及老成。
浮云随雨散,春草入秋生。
旧俗悲前事,新愁惑旅情。
哑哑乌鹊语,犹作故林声。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的《不见》。诗中描绘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首句“不见西邻好”,诗人以“西邻”象征过去的美好时光和友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接着,“当时及老成”一句,点明了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对比,强调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
“浮云随雨散,春草入秋生。”这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变换,隐喻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浮云随雨散去,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事物终将消逝;春草在秋天生长,暗示新生与希望,但同时也预示着季节更迭,时光荏苒。
“旧俗悲前事,新愁惑旅情。”诗人通过“旧俗”和“新愁”表达了对过往的哀伤与对未来的忧虑。旧日的习俗引发对往事的悲伤回忆,而新的忧愁则困扰着旅人的思绪。
最后,“哑哑乌鹊语,犹作故林声。”乌鹊的叫声虽然哑哑,却依然保持着故乡的声音。这句诗寓意深刻,既是对故乡的思念,也是对不变情感的寄托。即使身处异乡,内心深处的情感与记忆仍旧如同故乡的乌鹊叫声一般,未曾改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情境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展现了时间流转中的无奈与深情。